一、智慧医院的兴起与发展
“智慧医院”概念在全球提出约有10年时间,自提出以来,全球各个医院都在积极探索,将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全球基本同步。
近年来,我国政策大力推动智慧医院的建设。2015年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和运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严格要求。2023年,我国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如《关于印发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末要进一步推进医疗救援信息化指挥等工作;《关于做好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巡诊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等。
目前,中国智慧医院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慧医院行业行业前景预测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慧医院市场规模达到58.45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31%。预计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02.48亿元。智慧医院利用多种先进技术,构建起互联、物联、感知、智能的医疗服务环境,包括智能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电子病历系统等功能和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要素
(一)信息化建设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医院的基础。信息化意味着医院建立了不同维度的数据系统以及各维度数据的集成系统。例如,患者的病历数据系统涵盖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多方面内容;医疗设备数据系统则记录了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等信息。通过集成系统,这些不同维度的数据可以相互关联、整合,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据统计,一家大型综合医院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可达数TB。这些数据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将为医疗服务带来巨大的价值。例如,通过对患者病历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些疾病的发病规律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同时,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二)互联网化应用
互联网化是智慧医院的重要特征之一。医院推出移动应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环节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在诊前,患者可以通过移动应用查询医院的科室信息、医生排班、预约挂号等,避免了传统挂号方式的繁琐和排队等待。诊中,医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查看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结果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诊后,患者可以通过移动应用查询自己的检查报告、用药指导等,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延续性。以某三甲医院为例,其推出的移动应用在一年内实现了超过100万人次的下载量,患者通过移动应用预约挂号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同时,医生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与患者进行在线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三)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是智慧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工作流与运营管理系统等在医院的运用,实现了精准化管理。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疾病预测、医疗决策提供支持。云计算技术则为医院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例如,某医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分析,发现了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和风险因素,从而实现了早期干预和治疗。同时,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则可以在手术、护理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智能工作流与运营管理系统可以优化医院的管理流程,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三、公立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实践
(一)成功案例展示
各地公立医院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仑区人民医院智慧医疗项目从全国400余家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2019全国智慧医院优秀案例奖,是29家获奖医院中唯一一家县级医院。该院实现了包括预约、药事、检查、支付、住院等涵盖诊前诊中诊后的智慧化全流程管理,诊间付费、移动支付等门诊智慧结算比例达83.59%,自助或预约挂号比例达64.6%,高峰期就医排队时间由平均15分钟缩短为最快2分钟。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肺癌防治智慧化管理”入选智慧医院建设案例。采用数坤肺结节AI辅诊系统,开设“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AI门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肺结节进行科学筛查、评估,升级打造检查的标准化流程,以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我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的4个智慧医院建设案例荣获2020全国智慧医院建设优秀案例。湖医附一医院携手会同县人民医院开展“心电援建工程”,推进“三位一体”智慧化医院建设,实现上下联动,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打造智慧医疗新模式,推出“掌上医院”全流程线上服务平台、“床旁结算”站式服务模式,牵头实施贵州5G预防式健康管理医工结合试点项目和全省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建成互联网医院提供一体化诊疗服务。截至目前,互联网医院累计访问达47余人次、线上义诊8万余人、累计接诊超过6万余人次、日均接诊次数268次,平均满意度高于90%。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有温度的智慧医院,构建多维度数据系统及集成平台,建设互联网医院,上线门急诊院内导航系统,新增公众号服务功能,推出多项便民措施。医院探索实施低值医用耗材三级库房管理模式,荣获“江苏省医院管理优秀案例二等奖”。扬州公立医院提能力、促融合,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样板。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在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引进卫生专业人才、促进资源共享、推进医防融合、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苏北人民医院智慧服务达四级水平,是江苏省首家、全国三家之一。上海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打造“5G+数字孪生智慧医疗生态圈”,病人凭一部手机,就可享受全流程的诊疗服务。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广“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多项信息化服务,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对医疗信息化服务和适老化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较高。(二)建设经验分享
三位院长谈智慧医疗构建健康服务新模式及未来规划。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田新华认为,智慧医疗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我国医疗服务正处在信息化向数字化过渡的关键阶段。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通过了国家卫健委智慧服务三级评审,成为福建省首家三级智慧医院。未来,医院将从强化患者就医体验、强化医院内部信息化建设、建设医院内部办公平台等三个方面进行规划,提效增质,让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达到新高度。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莉表示,智慧医疗已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全流程、全方位的智慧服务体系涵盖了病人的诊前、诊中、诊后、门诊住院、院内、院外,而且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例如,用信息支撑患者的一站式服务,挂号、缴费、医保都可以实现一站式服务,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既方便患者,又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会随时收到医院发来的全流程信息推送,提高就医体验。四川大学人民医院已把建设智慧医院列入医院的十四五规划,做了详细又具体的顶层设计,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区域协同等多方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陈样新认为,智慧医疗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对医院来说,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也得到有效改进,服务效率和医疗质量也显著提高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从 2020起全面启动智慧医院的建设,打造了新一代5G智慧医院体系,去年还获得了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的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十大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医院”称号。四、智慧医院未来发展趋势
(一)政策支持持续加强
在政策层面,政府对智慧医院的建设将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慧医院的发展,未来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这些政策包括制定更加完善的智慧医院建设标准和政策、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智慧医疗技术研发等。例如,政府可能会加大对智慧医院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医院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以促进智慧医院的快速发展。同时,政府还可能加强对智慧医院建设的监管力度,确保智慧医院的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二)个性化和精准化服务成为主流
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医院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通过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智慧医院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患者需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例如,通过基因检测等技术,智慧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基因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同时,智慧医院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健康管理建议。(三)远程医疗和可及性不断提高
通过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技术,智慧医院将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患者可以在家中或其他远离医院的地方接受医疗咨询、诊断和治疗,无需亲自前往医院排队等候。例如,患者可以通过视频通话与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给出治疗建议。同时,智慧医院还可以通过移动应用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药品配送等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四)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
智能医疗设备、机器人医生等技术的应用,将使智慧医院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将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智能医疗设备可以自动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诊断,为医生提供参考。机器人医生可以进行手术、护理等操作,提高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同时,智慧医院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运营管理系统,优化医院的管理流程,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五、公立医院建设智慧医院的挑战
(一)发展现状与差距
目前,公立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尽管有部分经济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许多公立医院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进展缓慢。例如,有数据显示,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国考”成绩显示,电子病历平均级别仅为 2.59级,有近三成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级别为2级及以下水平,处于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起步阶段,有待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此外还有6.75%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为0级,即电子病历系统尚未建立,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这与国家对公立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二)关键要素与挑战
建设智慧医院的关键要素包括人员、技术、设施和管理等方面。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公立医院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标准缺乏:智慧医院建设需要统一技术标准,但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不同医院的信息系统难以兼容,影响了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例如,在医疗信息化行业内,众多供应商形成了偌大行业、众多小企业的极为分散的格局,加上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客户各种不同特殊需求的限制,导致产品和服务标准化水平较低,进而影响了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落地效率,自然也放缓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速度。信息孤岛存在:由于各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机制,形成了信息孤岛,阻碍了医疗数据的流通和共享。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数据孤岛”的问题,如何打通一座座的孤岛,真正地服务老百姓是重中之重。医疗数据管理困难: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智慧医院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同时,如何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跨省市多院区转型难题
对于跨省市、多院区并存的公立医院来说,智慧转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统筹协调挑战:公立医院建设分区、分片、分领域特点非常明显,不同专业和领域之间,包括各个不同系统之间都面临着不能统筹协调的问题。例如,美的医疗旗下的瑞仕格医疗中国总经理冯春良透露,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做协议的打通和网关的集成时,涉及智能楼宇、安防、人流、物流,包括新的智能化设备,要将各个专业、各个领域的系统实现有机联系,在实际执行中并不顺畅。美的医疗曾经操作过一个非常集成的智慧病房要打通247个协议,因为各个设备和各个系统之间是不连通的,如果想要一个整体化的决策或者整体化解决方案就要会出更多的努力。解决方案探讨:为了解决跨省市多院区公立医院智慧转型的难题,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例如,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在实践中,以“平移式、同质化管理”的理念,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样板。通过建立全面科学高效精细的医院行政管理体系,搭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创新院企合作模式,推动“医研产”合作深化落地。同时,在建设初期从人流、物流、信息流,还有体验流四个方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将所有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让智慧服务、智慧诊疗以及智慧管理真正助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六、公立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
信息化顶层设计是公立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正如专家们所指出的,信息化顶层设计需要与业务发展相辅相成,从业务层到系统层、数据层、基础设施层均需要连贯性设计,同时加以数据标准和数据安全辅助。顶层设计后需要宣贯,让医院认可和知晓,使各个科室后期建设时考虑顶层设计,减少数据孤岛和系统烟囱的出现。以评促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以电子病历评级、智慧服务评级、智慧管理评级、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以及安全等保测评内容为指导,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医院还可以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以顶层设计来指导智慧医院建设,做好近、中、远期规划。从系统观念出发,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同时,一定要结合医院现状,每家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不同,遇到的瓶颈和阻力也不同;结合国家对于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网络安全等评级标准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梳理好医院的差距和不足,明确目标和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方案。做信息化规划本身也有一套方法论。首先,了解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其次,做好现有信息化情况调研和分析;最后,对标上级管理部门要求,行业发展现状,围绕医院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实际业务需求制定目标、实施路径、人员资金投入保障措施等。信息化顶层规划以五年为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让全院了解,成为医院的共同规划,而不是信息中心一个部门的事情。(二)建立数据化管理体系
在医疗信息化步入数据化时代,医院构建数据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医院管理模式正从“收入拉动一切”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和DRG(病种付费)的到来,使医院面临收支结构改变和成本控制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数据化成为医院精细运营的有力抓手。建立全院(多院区)统一的数据采集、共享和业务协同标准,从以系统为核心转变为以数据为核心,实现从信息化到数据化、从规模到价值的变革。聚焦人财物技等核心资源和医教研防等核心业务,建立基于数据支撑的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科学控制医疗服务成本,降低医院管理成本,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同时,要注重数据互联互通,解决我国约30%的三级医院基础财经信息化尚未实现,以及各职能部门数据整合能力不足、“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的问题。这需要长期投入、磨合,对数据进行标准统一、治理维护、多维打通、建模分析、算法结合等方面的学习与构建,将数据能力培养成医院的核心灵魂。(三)融合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推动医疗服务优化的重要引擎,公立医院应注重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医疗”,推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人、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临床、科研、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和创新,构建现代医院医疗服务新场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电子病历应用水平,重构医疗生态,助力流程再造,实现闭环诊疗,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规范医疗健康新模式,改善患者就医新体验。医院既是医疗数据的生产者,也应成为医疗数据开发的驱动者、使用者和受益者。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互联互通能力,重视数据结构化治理,让医疗数据在聚合、分析后,驱动临床医学、精准医学的实践应用,推动大数据跨行业融合应用、多维度应用,提升医院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
免责声明:平台转载仅做分享,非商业用途。本文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