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制定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被视为医院应对DRG支付改革的“保质控费”的有效管理工具。2009年至今,国家卫健委共印发了1212个临床路径,涵盖30余个临床专业;并明文规定,到2022年底前,三级医院50%出院患者、二级医院70%出院患者要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国家持续加强对医院临床路径入径率、完成率的监测,而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约有94%的公立医院已实施临床路径,但实施病种平均数为45种,医院临床路径入径率最高为95%,最低仅为4.6%。原因主要在于:1)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较单一,复杂病例易进入变异范围甚至导致退径;2)传统的临床路径管理过于固化,限制了医疗自主权,医务人员的实施意愿普遍不高;3)医院缺乏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对临床路径的实施、变异等情况进行监控与分析。
随着DRG/DIP支付改革的推进,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DRG通过制定分组病例的费用标准引导医院精细化控费,而临床路径可强化对入组病例诊疗流程与费用的管控,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尤其是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后,国家可基于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的知识库、规则库,对全国4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方案进行实时监控。
如何推进临床路径的有效管理成为医院工作重点,部分医院也开始积极探索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以推动临床路径深入开展。在此背景下,惠每科技利用AI技术对医疗大数据进行整合、挖掘,从“控费”与“提质”两个层面开展个性化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场景构建,帮助医院建立适应自身病种特点、DRG/DIP支付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
图1 从“控费”与“提质”两个层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
图2 入院自动生成初始化路径
例如,患儿明确“儿童支气管肺炎”入院,系统自动推荐与展示该疾病的主路径方案,并根据患儿住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处置措施(如发生感染等),提示路径变异原因与分支(如儿童急性肠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由此推进临床路径的广覆盖与标准化管理。
在以控费为核心的路径管理层面,系统根据DRG/DIP两种支付方式的分组特点组合出以控费为核心的分支路径,在患者住院诊疗过程中,通过临床路径费用测算,实时提示路径必选费用、可选费用与不合理费用等,确保临床选择更优支付路径,推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与DRG/DIP支付相结合,助力医院实现临床路径精细化下的质量、成本、效益三者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