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发现相关平台流传一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医政医管局关于开展2022年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工作的函》,该函透露,2022年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工作从7月25号已经正式开始,参与评价工作的医疗机构包括应用电子病历系统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这里特别提醒,之前参与并通过电子病历评级的医院仍然需要填报,电子病历评级结果当年有效。
各医院可登录国家卫健委的医院研究所智慧医院分级评价平台注册,然后报送信息。数据上报时间从2022年7月25日-9月2日,为保障上报系统畅通,全国分为4个片区,分区情况和报送时间分别为——
第一片区:北京市、吉林省、安徽省、河南省、海南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报送时间7月25日-8月3日。
第二片区: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上海市、山东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陕西省,报送时间8月4日-8月13日。
第三片区: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报送时间8月14日-8月23日。
第四片区:河北省、浙江省、湖南省、重庆市、福建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时间8月24日-9月2日。
回顾从电子病历2011年正式拉开序幕,到2021年整整刚好10年,10年间,我国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发展迅速,笔者对2021年度各地新增及既往已通过电子病历高级别评价的医院进行了统计共266家,其中有21家医疗机构通过了五级、六级,因此以最高等级计算一次五级及以上的医院有245家。发现从整体来讲,电子病历高级别医院数量TOP5的省市是:江苏(5家六级、37家五级(包括5家六级医院)),广东(1家七级、6家六级、23家五级(包括4家通过六级医院)),上海(1家七级、3家六级(包括1家七级医院)、24家五级(包括3家六级医院)),浙江(3家六级、22家五级(包括3家六级医院)),北京(1家七级、3家六级、15家五级(包括3家六级医院))。
对于一些新参与电子病历评级或即将参与电子病历评级的医院,我们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标准对标,总结分析了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四级、五级、六级建设必不可少的系统内容,各医院可参照使用,总结如下:
整体上,电子病历四级主要是实现全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系统建设主要以核心的基础生产系统建设为主,包括HIS、LIS、PACS、EMR等,夯实信息化基础。
电子病历五级及以上按照电子病历等级的划分是数据高级别的第一级,整体上,电子病历五级主要是统一数据管理,具备中级决策支持,因此电子病历五级的重点建设内容围绕着数据的标准化建设,构建主数据管理系统,完善相关信息系统应用,包括病案翻拍、患者360视图,病历质控、临床数据中心等。
整体上,电子病历六级主要是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能力,因此此阶段重点是全流程、全业务、全系统的闭环建设,知识库建设、智能化辅助诊断建设等等,能够依据知识库提供审核功能,并及时向医护人员提供信息反馈和提示,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概率。
特别说明:
1、以上梳理的建设内容仅供医院规划建设使用,按照不同等级的评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清单中的系统或模块。
2、电子病历评级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系统建设,以上系统需按照电子病历评级细则要求,对应建设响应的功能模块,满足评审的细则要求,同时医院需要注重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数据质量。
3、由于是按照系统名称梳理的清单,因此基本项中存在有选择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