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化的角度看,医疗活动、医疗管理、科学研究,都是信息处理(收集、加工、传递、储存)的过程。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部门深度参与、主动使用、积极反馈,是电子病历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业务人员苦恼的是,明明对工作了如指掌,但在信息化需求论证、讨论信息化方案时,总觉得有劲儿使不上、有理说不清。
这是因为,电子病历建设,意味着我们要用数字化的视角来看业务工作。讨论业务工作时,需要“看山是山”;讨论业务工作信息化建设时,需要“看山不是山”;讨论业务信息化效果时,需要“看山还是山”。
01
用数字化视角看医疗、管理和科研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活动都是信息运动。活动产生信息,活动也需要信息。 从数字化的角度看,医疗活动,医疗管理,科学研究,都是信息处理(收集、加工、传递、储存)的过程。
1. 疾病诊断 从数字化的角度看,疾病诊断就是以患者身份信息为索引,对患者一般情况信息、现病史信息、既往史信息、主诉信息、体格检查信息、专科检查信息、辅助诊断(检查、检验)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后形成类别,每个类别都是一个疾病诊断信息。
2. 治疗活动 从数字化的角度看,治疗过程就是以患者身份信息为索引,基于疾病诊断信息,以及个人体力评估信息、家族史、过敏史等信息,给出的不同治疗信息的排列组合。这个组合既有结构,又有顺序。
3. 疗效 疗效是指,通过诊断和治疗,患者获得的健康方面的改善。包括短期的改善,譬如症状、体验等;也包括长期的效果,譬如生存时间等。这些信息都可以数字化。
4. 诊疗规范 基于疗效信息,对治疗活动进行评估。有确定疗效、患者风险较小、患者受益较大的那个排列组合被称为诊疗规范、临床路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
5. 医疗管理 基于疗效信息,将患者受益少或不获益、带来严重不良反应的诊疗手段、治疗组合,标注出来,成为医疗活动负面清单。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一旦触发这些不良诊疗行为,管理者就能收到反馈,进而采取干预措施。
6. 医疗科研 对于每种疾病诊断,针对最佳诊疗路径,研究路径背后的机理,进而为预防疾病、干预疾病提供依据。 从数字化角度看医疗、看管理、看科研,是提升数字化素养、进而做好数字化建设的保障。
02
信息化建设的路径“三步走”
有了数字化视角之后,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是什么?三步走:
第一,建立字典,丰富信息维度、细化信息颗粒度。包括医务人员、疾病诊断、检查、化验、部位、治疗、手术、疗效等字典。字典是对数据的定义、分类和规则设计,决定了业务中数据的特点和属性。字典的建立要能够满足业务对数据的要求。
第二,梳理业务流程、标准和任务,实现闭环化。业务流程包括业务流、患者流、资金流、物流、价值流、管理流。要做到六流合一,环环相扣。每个环节要有明确的工作任务表单,表单信息来自哪里、增加哪些、流向哪里,要定制清楚。表单要体现岗位责权的边界,以及岗位工作的质量要求。
第三,使用者导向,整合数据,实现智能化。为每个环节的信息以及流程的结果信息制定阈值。超过阈值要及时反馈给相关岗位;找到环节之间信息的关系,互相激发抑或相互制衡,实现自动管控;根据每个岗位的需求,定制驾驶舱,能够全面、及时可视化的看到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