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在优化医疗流程、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电子病历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紧紧围绕下述技术展开的。
电子病历采集技术
临床医护人员在病历文书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的病历书写工具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的文字工作,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病人的沟通和照护上,从而提高医疗效率。
电子病历储存技术
电子病历采用文件方式存储还是采用数据库方式存储一直是业界厂商争论的话题,完全采用数据库方式来保存电子病历的缺陷在于:
电子病历由于有字体、表格等格式的存在,同时几乎没有一个病人的病历内容相同,因此实现样式和XML数据分离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困难,比如怀孕39+3周这种描述,对XML来说是只一个元素,要在一个元素中定义多种选项是比较困难的。在专科检查单中元素合并的情况更难以描述,再如病历中有很多的症状分阴性和阳性,如果是阳性,则需要弹出更详细的描述。以上临床实际发生的问题都说明单纯数据库方式保存病历的复杂性。
国内出现过很多基于数据库存储电子病历升级不兼容的问题,由于这种方式的开发都是基于既定的scheme进行,为了满足新的scheme不得不放弃兼容原来的数据。某些医院就发生过这种情况,如果因为系统升级就导致电子病历原有数据不能兼容,查看老病历还得用老系统进行,电子病历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历样式和内容的变换,电子病历系统需要管理大量的样式,如何很好的管理这些样式,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一旦样式丢失,就不能正确按原来格式复原显示病历,这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2. 电子病历可以直接输出XML数据、HTML等各种格式,满足了电子病历的各种应用。电子病历存储和科研流程可以直接输出XML数据、HTML等格式,很好地解决了国内电子病历深层次的问题,同时满足了基于XML.科研查询的需求。
病历数据共享交换
电子病历与纸质病历相比,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对信息数据的共享和反复利用,在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实现这个目的,电子病历的标准化是最为重要的。
病历数据共享交换分院内系统共享交换和区域共享交换。院内系统共享主要通过信息集成逐步消除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优化医疗信息供给流程,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数据中心,服务医护工作者。
区域共享交换实现了医院病人就诊信息常态化的正确上传和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数据的调阅查询功能,完成病案首页和出院小结的标准化上传和共享。医院医生可在工作站实时获取病人在区域内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住院、手术等就诊史和疾病诊断,以及既往放射报告、检验结果、出院小结、病案首页和门诊处方等诊疗参考信息,实现了电子病历共享模式,方便临床医生及时掌握病人的历史就诊信息,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