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信息化

县级医院提升“国考”成绩,核心是把握这几点!

发布时间:2023-07-18 来源: 县域卫生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国考”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医院过去盲目比拼规模、设备,抢资源的旧局面;开启了更加注重服务效益和服务质量的新格局。


过去,医院管理者们常常会聊起医院有多少张床位、建了几个院区;而今,历经5年的“国考”后,管理者的关注重心已经转移到医院三四级手术、微创手术占比,高端人才引进等相关话题。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云南省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高华斌直言,“国考”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医院过去盲目比拼规模、设备,抢资源的旧局面;开启了更加注重服务效益和服务质量的新格局。


640.jpg

云南省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高华斌


高华斌指出,从指标设置来看,三级公立医院的56个“国考”指标,二级公立医院的28个“国考”指标,围绕着医疗质量、运营效益、可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4个维度,引导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的本质。此前,公立医院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今,做到了“一把尺子量全国”,通过分层分类的考核,帮助医院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以及下一步发力的方向。


01

县级医院“国考”面临4大挑战


“县级医院在面对‘国考’时,要避免陷入两大误区:一是只报数据、仅仅关注排名;二是认为医院所在区域发展情况及医院现实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这一套指标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医院。”高华斌坦陈,这只能说明医院管理者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窥见“国考”指标背后的内涵,这种错误看法和观念往往成为医院不能及时作出指标改进的借口。


高华斌在县域的调研中发现,县级医院在“国考”中还面临着信息化建设的短板问题。他以二级公立医院为例介绍,虽然“国考”指标只有28个,但是其延伸指标还有很多。“如果没有信息化支撑,每一个指标都只能手工统计和填报,那么其数据获取肯定存在滞后性。也就是说获取指标可能需要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甚至更长。”


强化基础数据质量同样是县级医院要攻克的难题之一。高华斌表示,病案首页填写、财务报表制作等都是基础数据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县级医院往往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一旦基础数据质量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国考”惩罚性扣分,严重影响医院最终成绩。他以云南为例介绍,2015年,云南省率先在全国搭建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绩效管理平台,统一了全省病案首页填写的基本规范、ICD(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等;同时,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委托相关组织对医疗机构基础数据质量展开培训……尽管云南省的基础数据质量整体不错,但随着“国考”推进,仍暴露出存在一定问题。比如,2021年“国考”,仍有个别医疗机构由于病案首页填报质量不过关而被通报。


“国考”数据反馈的滞后性也是县级医院面临的一大挑战。高华斌解释,调研时,不少县域医院管理者都提到了同样的问题,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公布2022年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结果,结果的滞后也会带来管理工作推进的滞后。过去一年改进情况如何?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下一步朝哪个方向走?医疗机构往往会陷入无的放矢的境地。


02

提升“国考”成绩,核心是把握这几点


明晰了县级医院在“国考”中面临的困境,也就不难找出解题对策。


医院管理者提高对“国考”的认识是关键。高华斌认为,“国考”绝对不是数据一报了之、结果一看了之。更重要的是对每个指标做到精细化管理,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制定改进目标、明确改进方法和路径,以及在未达标的情况下后续采取怎样的管理措施。


“医疗质量永远是医院的生命线,尤其是基础医疗质量,无论处于哪个阶段,医院都要常抓狠抓不松懈。”高华斌直言,提升基础医疗质量,一方面要加强相关培训,围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加强包括对病案首页填写、合理用药、财务数据填报等培训。“这些培训一定要落地,对于医疗机构真正起到借鉴作用,不能泛泛而谈。比如,针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要涵盖基础知识宣贯、临床应用案例分享、管理举措及成效介绍等方面。”


高华斌指出,另一方面,要强化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信息闭环管理改造,有效解决业务环节缺失的问题,做到所有业务点可回溯,并规范医疗行为,夯实基础医疗质量。譬如,医生书写一份病历,信息化系统要将其行为记录下来,对于没有按时间点完成相关记录的病历,信息系统可以设置医生无法进行保存和打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系统设计的初衷就是和临床需求相结合,帮助临床一线人员少犯错,甚至不犯错。”


针对“国考”结果反馈存在滞后性的问题,高华斌认为,在呼吁增强时效性的同时,医院层面更应该主动作为,对每个指标做到动态监测,掌握指标发展趋势,并通过定期召开分析会,及时反馈问题,分解任务和明确改进工作的分工,真正将“国考”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不能等到结果出来,才发现问题,这样的话就已经丧失了改进的主动权。”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医院要围绕4个维度的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重塑自身的绩效考核体系。”高华斌表示,只有将“国考”指标与院内绩效考核挂钩,才能刺激或者引导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朝着这些指标方向不断改进。比如二级医院要把提升三级手术、微创手术占比,提高CMI(病例组合指数)值,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加科研教学投入,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KPI(关键绩效指标)指标纳入到院内绩效管理体系中,考核临床科室。


在一次到某三甲医院调研时,针对该院科研发展薄弱的问题,高华斌出了一个主意。医院应该建立一个机制,要求医院高级职称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申报期间都要写标书,如果医院有220个高级职称,就有220份标书。先不管能不能拿到项目,申报过程中就已经培养了医务人员的科研思维。而且,高华斌强调,医院同时也要出台配套政策,对于申报成功的给予相应的奖励资金和资源支持。“科研是难啃的‘硬指标’,不能让大家对于科研望而生畏,要通过各种手段以及激励机制引导职工主动攻克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当中,要把两者有机结合。”高华斌强调,医疗机构要始终以“国考”为抓手,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运营管理体系,规范诊疗行为,补短板、强弱项,为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开创全新局面。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