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后勤

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4-03-22 来源: 睿医界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和社会对于医院软硬件建设和医疗环境要求日益增高,后勤保障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基石,构建行之有效后勤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患者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医院医疗环境稳步向好发展的治本之策,势在必行。


传统后勤管理现状与国家新时期、新形势下推动的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举措愈发背离,信息孤岛、设备老化、经验主义、被动服务、粗放式行政管理等传统后勤管理弊病与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矛盾愈发尖锐。


作为新体系、新动力和新方向的代表,科技驱动的互联网+、物联网概念正在推动各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VR可视化技术、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智能工作流等革新技术手段为时下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新路径。




1

医院后勤现状分析



1.1后勤“大安全”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薄弱的矛盾


从医院后勤“大安全”建设的角度出发,应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要素地进行安全管理,对各种安全隐患做到“提前预警、及时发现、可管可控”,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1]。


现阶段医院后勤信息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一是传统医院管理思维认为,医院后勤局限于水、电、气、暖、物资、房屋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对后勤设备设施信息化改造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医院后勤设备设施信息化覆盖率低;二是后勤设备设施普遍超期服役,设备老旧,导致信息化改造障碍大,技术升级潜力小、迭代成本高;三是缺乏顶层设计,各专业班组、子系统升级改造标准不统一、技术代差大、协议不兼容,导致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孤岛;四是后勤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缺失,导致后勤信息系统应用质效低下[2]。医院后勤信息化能力的缺失,是实现后勤“大安全”建设的瓶颈所在,致使监控范围小、发现隐患迟、信息传递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难以达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要素”。


1.2安全生产程序化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矛盾


依据海恩法则和海因里希法则等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为有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医院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流程化,工作职责表单化[3]。员工应依据安全生产工作流程,列出每一个程序的风险隐患,定期排查隐患并发现事故先兆,及时排除并上报任何隐患和事故。


在医院后勤传统管理模式下,一是习惯于被动服务,善于解决问题而怠于发现问题,导致潜在风险暴露率降低,安全隐患爆发率增高;二是采用粗放式行政管理手段,缺乏绩效考核、激励惩罚机制,导致后勤人员积极性降低、责任感弱化;三是规章制度、SOP欠缺,导致日常工作经验主义盛行,安全保障机制容易流于形式。现代医院后勤管理范畴日益复杂,传统管理模式造成的监管盲区日渐增加,难以形成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已逐步不能适应现代医院后勤的安全生产工作。


1.3安全管理一体化与管理半径过大的矛盾


医院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依据医院运营与隐患爆发的规律,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执行规范,有效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并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协调、控制手段,达到降低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爆发可能性的目的。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协作性、专业性尤为重要。


首先从业务覆盖范围方面,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从专业机组设备的维护保养到门窗桌椅的修缮,涵盖了医院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涉及业务种类普遍比较繁杂,导致业务层面管理半径较大;其次从设备设施的分布情况来看,后勤重点机房多位于各楼宇地下楼层或主要楼宇外围区域,后勤管井及其他设备设施位于各病区,呈现多点散在分布方式,导致物理层面管理半径较大;最后,医院后勤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普遍不足,一专多能型人才少之又少,对高效、专业的业务协同提出了巨大挑战。医院后勤安全工作的系统化建设标准势必要向人员、时间、空间、管理半径四点因素作出妥协。




2

新时代、新技术的突破



2.1政策支持


医院后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后勤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政策是引导各项工作的灯塔和催化剂。“智慧医院”并非一个全新概念,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医院智慧服务分级的评估标准,并明确了智慧医院的定义和内涵;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各地意见的信息化建设也更加深入;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新趋势等六个方面推动公立医院质量提升,强调公立医院作为医联体的牵头单位,应强化信息化支撑的作用。从中央到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均发布相关政策,支撑互联网医疗健康良性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正按下快进键,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作为智慧医院、智慧管理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将弥补后勤安全管理体系的不足[4]。


2.2技术突破


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医院建设贯彻新理念,吸收新科技成果,实现现代医院的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和新旧动能转换[5],大力提升医院智慧后勤水平,建立革新后勤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从技术突破领域来看,智慧医院建设范畴内的几个比较广泛的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工业物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深度应用已是大势所趋,给医疗行业带来的变革已经清晰可见。




3

信息技术应用与后勤安全管理体系变革



3.1物联网应用——重构后勤“大安全”建设环境


医院后勤“大安全”的建设强调“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要素”。基于物联网技术,与后勤安全管理流程紧密结合,通过部署物联网智能网关、无线传感器、无线流量计、无线探测器等物联网模块,打造机房动环监控系统和能耗监测系统,对多种动力设备的运行参数及门磁、侵入、水浸、温湿度、火灾报警等环境信息进行遥测、遥信、遥调和遥控, 记录和分析运行数据,实时远程监测、诊断和故障处理,以实现对后勤重点设备和管网的集中监控和维护,对各种安全隐患做到提前预警、及时发现、可管可控,并降低了老旧设备设施与管网的智慧化、信息化改造成本。


3.2移动互联网——重塑后勤安全管理流程


医院后勤安全生产强调“管理程序化,操作流程化,职责表单化”。移动通信技术和智慧终端产品的技术升级迭代,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医院通过部署设备智能巡检、一站式服务平台等系统,实现巡检、维修、维护保养等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移动化和云化管理,做到遵循流程工作、过程可追可查、逐级监管落实、绩效考核管理。打破传统的粗放式行政管理模式,助力后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程序化。


3.3大数据人工智能——后勤安全一体化管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应用的扩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才真正可期,使“一体化安全智能管理平台”的部署成为可能。通过多种设备安全管理子系统、能耗监测监测子系统、综合服务子系统的支撑和VR可视化技术、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一体化安全智能管理平台”可以快速、便捷、直观的得到更全面、更真实、更实时、更集成的数据,极大缩短医院后勤管理半径、减少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需求,真正实现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的智慧化和系统化[6]。




4

结语



医院后勤管理者需要努力适应新时代,学习新技术,尤其是要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智慧医院、智慧管理方面带来的机遇和变革,做到将后勤安全体系建设与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新融合,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必将迎来后勤管理模式新的重构。



参考文献:

[1]吴璐璐,陈建平,吴锦华.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9):43-44.

[2]俞前.信息技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和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0):361-362.

[3]孔建芬.综合医院安全工作思考[J].法治与社会,2008(17)

[4] 张铁山.新基建给医院信息化带来的机遇[J/OL].2020-06-11

[5] 方锦.医院新基建时代来临[J/OL].2020-05-16

[6] 庞玉成,李宝山,曹高芳.“新基建”背景下我国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及对策[J/OL].2020-12-08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