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后勤

基于风险分级管控的医疗机构相关方安全管理机制建设

发布时间:2024-05-14 来源:医院后勤官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摘要:目的建立医疗机构相关方安全管理机制,将相关方纳入医疗机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对相关方运行风险的有效管控。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对相关方运行风险进行分析,建立相关方分类管理体系,落实相关方运行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结论 相关方分类管理更加有利于明晰安全责任,使医疗机构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更好的将相关方融入医疗机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了医疗机构针对相关方的风险管控能力。

关键词:风险分级管控;相关方;安全


作者:航天中心医院

金庆焜 李雨秋 刘一墨



0



前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相关方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医疗机构的各项业务中,提供相关服务和设备设施,相关方从业人员在医疗机构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在业务实施过程中,如何分清医疗机构与相关方的安全责任,将相关方的安全管理纳入医疗机构安全管理体系,既是落实主体责任的要求,也是确保安全运行、开展良好合作的基础。


1



实施相关方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分析




1.1 规范相关方安全管理是国家安全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明确提出了相关方安全准入的要求,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相关方安全准入标准提供了依据。该条法规同时规定“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对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相关方的日常安全管理提出了要求,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相关方安全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1.2 规范相关方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安全发展的需要


医疗机构日常运行中的保洁、安保、餐饮供应、医学标本与药品运送、中央空调运行、停车管理、污水处理等业务,基本采取了购买相关方服务的模式,业务执行过程中蕴含了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中毒、窒息等风险。相关方在医疗机构中涉及的业务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后勤运行,逐渐与医疗服务相关工作融合,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以及业务复杂系数逐步提升,对相关方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方在为医疗机构提供相关业务时,面临着如何适应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自身业务与医疗机构嵌合过程中的匹配性、安全风险有效管控等问题,加之相关方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系统性安全管理较弱等实际情况,使得规范相关方的安全管理成为医疗机构安全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3 规范相关方安全管理是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安全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医疗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物、环、管处于良好的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化。相关方作为医疗机构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运行安全的重要一环,必须纳入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体系中,采取标准化的措施,使相关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得到有效控制,方可实现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全覆盖。


1.4 规范相关方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规范相关方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医疗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健康中国的中坚力量。通过规范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将医疗机构先进、规范、系统化的安全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传递给相关方,提升相关方人员安全素养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共同进步、安全发展,是医疗机构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体现医疗机构社会价值的一方面。


2



实施相关方风险管控的可行性分析




2.1 医疗机构规范相关方安全管理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日趋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规为建立规范化的相关方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安全管理相关法规、规章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制度、责任、教育培训、监督、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等方面均有详实的要求,并明确将相关方安全管理列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使得生产经营单位能够更主动、更精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对相关方进行规范。
(2)丰富的社会化服务资源为建立规范化的相关方安全管理提供了资源保障。经过多年发展,社会化服务分工更细,具备了更高水平和更强专业性。医疗机构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有了更大的空间,为实施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文化理念的举措提供了最大可能,进而能够更有效地实施相关方安全管理要求,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安全治理整体能力。

(3)全民安全意识的提升为建立规范化的相关方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多媒体、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安全知识的大众化普及,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氛围。相关方员工作为广大群众的一份子,参与安全环境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提升,对实施相关方规范化管理的理解逐渐深入,使得安全管理目标的达成更加高效。


2.2 医疗机构规范相关方安全管理具备了较成熟的内部环境


(1)全面风险管理为建立规范化的相关方安全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安全风险管控作为医疗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旨在建立涵盖相关方的安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履行安全管理社会责任。医疗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涵盖相关方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能力在此机制中也得到持续发展、完善,保障着医疗机构的运行安全。
(2)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专业化发展为建立规范化的相关方安全管理提供了知识保障。安全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安全管理的专业化发展是确保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医疗机构强化了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学习安全管理专业知识,提升安全管理效能,不断推进安全管理专业化建设,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从而提升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工作专业化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相关方安全管理规范化的实现。

(3)医疗机构与相关方的互动为建立规范化的相关方安全管理提供了动力。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医疗机构安全发展的需求,以及相关方保持与医疗机构合作关系的愿望,使得双方能够就各自关切的问题不断进行沟通,持续改进的机制促使双方逐步达成一致,共同建立和实施超前防范的制度措施,促进具有风险防范意识的安全文化的发展、完善,规范相关方安全管理,保障医院运行安全。


3



相关方运行风险分级管控的思路




综上所述,如何做好相关方风险管控,是医疗机构运行安全的重要一环。医疗机构涉及的相关方类别较多、业务多样,专业性较强,风险差异较大。在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各相关方的特点,基于风险分级管控,对相关方实行分类管理,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管理行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提升管理效率,建立相关方安全管理机制。结合医疗机构和相关方实际情况,将相关方分为 A、B、C、D 四类:

A 类相关方。在医疗机构有常设机构、常驻人员或固定工作场所的承包商、供应商。

B 类相关方。与医疗机构有合作协议,但在医疗机构无常设机构、常驻人员和固定工作场所的承包商、供应商。

C 类相关方。实习、进修、跟产培训人员。

D 类相关方。临时进入医疗机构工作场所的人员。


4



相关方运行风险管控措施




4.1 安全管理制度


(1)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建立所辖业务的相关方名录和安全管理档案。

(2)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督促所辖业务的 A 类相关方,结合相关方的业务特点和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4.2 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


(1)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是各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责任部门,履行对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职责。
(2)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督促 A 类相关方设立驻场安全管理机构,明确机构成员、安全负责人、联系方式等。
(3)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要求 B 类相关方明确合作项目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联系方式等,并在医疗机构备案。

(4)对于同一批次超过 3 人的 B 类、C 类、D 类相关方,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要求其指定安全负责人,负责同批次人员和作业的安全管理。


4.3 安全责任


(1)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对相关方的从业资质进行审核,不得使用不具备相关资质要求的相关方。
(2)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医疗机构与 A 类相关方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及相关事宜,进行安全交底,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管理协议和安全交底的有效期不超过一年。
(3)与 B 类相关方签订合作协议时,应在协议中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专门篇章,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
(4)B 类相关方因履行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协议,进入医疗机构工作场所实施作业,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应成立临时驻场安全管理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医疗机构与其签订专项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职责,并进行安全交底。

①危险作业;

②作业人员大于等于 3 人,且作业时间大于 1 个工作日的作业项目;

③其他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5)C 类、D 类相关方进入医疗机构工作场所前,医疗机构应以书面形式,使其知悉应当履行的安全责任,并留存相关记录。


4.4 安全风险管控


(1)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对所辖业务的相关方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2)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督促所辖业务的相关方驻场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工艺技术以及从业人员作业行为等进行安全风险辨识,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作业行为安全风险。
(3)相关方驻场机构管理的设备、设施,应有完整台账,明确使用人员、维保人员和管理人员。
(4)相关方驻场机构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附件,应按要求定期接受检测,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检测报告、证书和维护保养记录齐全。
(5)相关方驻场机构应有各作业岗位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目录、标准,配备标准不低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并按要求为作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6)相关方驻场人员不应存在从业禁忌症。

(7)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督促所辖业务的相关方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


4.5 安全监督检查


(1)医疗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相关方进行监督检查,形成书面记录。

①定期对 A 类相关方进行监督检查,每季度应不少于一次,督促其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对于作业内容危险性较大的 A 类相关方,应结合风险分析与评价结果,强化监管,增加检查频次。

②定期对 B 类相关方的备案材料进行检查,确认其有效性。针对 B 类相关方以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a. 危险作业;

b. 作业人员大于等于 3 人,且作业时间大于 1 个工作日的作业项目;

c. 其他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③定期对 C 类相关方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应不少于一次。

④ A 类、C 类相关方应自行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形成书面记录。对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作业内容,应结合风险辨识情况,强化监管,增加检查频次。

⑤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方发出书面整改通知单,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4.6 安全教育培训


(1)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组织开展对相关方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要求、风险辨识与分析、劳动防护等。

①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

②执行同一业务的相关方发生变更时,应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

③遇重大社会活动、重要事件和其他对医疗机构安全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时,应开展专题安全教育培训。

(2)相关方应组织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医院安全管理要求、风险辨识与分析、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技能、劳动防护等。

a. 每月应不少于一次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b. 新入员工、转岗员工应接受培训、掌握相关技能后,方可上岗作业。
(3)相关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应按国家相关法规要求接受培训,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
(4)相关方人员资质应符合相关行业管理要求,持证上岗。
(5)各业务主管部门应每月对 A 类相关方驻场安全负责人、安全员进行至少一次安全培训、沟通。

(6)安全教育培训、沟通应有书面记录。


4.7 应急管理


(1)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将有关相关方纳入医疗机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2)A 类相关方应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关内容应与医疗机构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
(3)A 类相关方驻场机构应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年度演练率 100%。

(4)B 类相关方存在以下情况时,应编制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①危险作业;

②作业人员大于等于 3 人,且作业时间大于 1 个工作日的作业项目;

③其他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5)医疗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应告知 C 类、D 类相关方有关应急救援方案或应急处置措施。

(6)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负责医院与 A 类、B 类相关方签订协议事宜,明确发生突发事件时,相关方应在能力范围内提供相关的应急物资、服务。


5



相关方考核与绩效管理




(1)医疗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依据相关法规和有关行业标准,对 A 类相关方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考核。
(2)安全考核可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建立量化考核体系,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3)安全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相关方,医疗机构应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相关方整改不合格或拒不整改的,应对其采取相关惩处措施,直至与其终止合作。


6



结语




对医疗机构相关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相关方安全管理机制,能够落实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实现对相关方运行风险的分级管控,是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手段,在医疗机构运行安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 年 6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汇编.202 3 年 5 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制.

[3]GB/T 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

[4]牛东农. 航天工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M].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6:386-392.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