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后勤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12 来源:睿医界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  安伟苓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问题。通过对医院后勤工作的全面分析,阐述了后勤保障系统在医院运营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不足,如机构职责划分不清晰、人员结构不合理等,并提出了优化机构设置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策略,包括优化机构设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等,以提升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医院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医院后勤保障;机构设置;人力资源配置

1

引言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是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涵盖了物资供应、设备维护、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多个方面。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服务的开展、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及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益。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对医院后勤保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是确保后勤保障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重要性


(一)保障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及时的物资供应、稳定的设备运行以及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医疗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后勤部门需确保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充足供应,保障各类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故障能迅速维修,避免因后勤问题导致医疗服务中断。

(二)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舒适、整洁、安全的就医环境能让患者心情愉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后勤部门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优化医院布局、提供便捷的后勤服务设施等,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条件,有助于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三)支持医院的经济运营

合理的后勤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的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节能降耗措施的实施以及设备的合理维护与更新,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3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机构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机构设置现状

目前,大多数医院后勤保障系统通常设置后勤服务部、医学装备部、膳食科、保卫科等职能部门。后勤服务部负责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水电暖供应等工作,以及承担办公用品、低值耗材等各类物资的采购、储存和发放;医学装备部主要承担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和管理;膳食科负责把控食品卫生和质量

安全,保障饮食供应,满足患者和职工的不同饮食需求;保洁与消毒部门负责维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的监督与管理;保卫科负责医院的消防安全和治安保卫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职责划分不清晰: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的现象,例如在设备维修和物资采购过程中,后勤服务部和医学装备部可能会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一些新兴的后勤服务领域,如医院信息化后勤管理,缺乏明确的责任部门,容易出现管理空白。

2.机构设置缺乏灵活性: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机构设置往往较为固定,难以适应医院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需求。例如,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新业务的开展,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发生了变化,但机构设置未能及时调整,导致后勤服务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3.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后勤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信息传递不畅。在处理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后勤问题时,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无法形成工作合力,影响问题的解决效率。



4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医院后勤人员的构成较为复杂,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工人等。管理人员负责后勤部门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工作;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设备维修、工程技术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普通工人则承担环境卫生、物资搬运等基础性工作。在人员学历和专业背景方面,后勤人员普遍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具有医学工程、信息化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不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作人员比例失衡,部分医院存在管理人员过多,而一线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不足的情况,导致后勤工作执行效率低下。同时,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低,难以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设备维护、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部分医院在招聘后勤人员时门槛较低,导致后勤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影响后勤服务质量。

3.人员培训与发展体系不完善:许多医院对后勤人员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内容和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后勤人员缺乏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渠道,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5

优化医院后勤保障系统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的策略


(一)优化机构设置

1.明确职能部门职责:对后勤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详细梳理和明确界定,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说明书,避免职责交叉和管理空白。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在处理跨部门问题时的牵头部门和协同部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灵活的机构设置模式: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建立动态调整的机构设置模式。及时关注医院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后勤保障系统的机构设置,增设或撤并相关职能部门,以适应新的后勤服务需求。

3.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后勤管理平台,整合后勤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强对后勤工作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1.科学规划人员编制:根据医院的规模、业务量以及后勤工作的实际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后勤人员编制进行合理规划。优化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作人员的比例,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确保后勤人员结构合理。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制定明确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为人员招聘和配置提供依据。

2.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后勤人员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岗位和人员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意识培训、管理知识培训等,开展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可以分享医院内部的优秀经验和实践,外部培训可以引入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

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后勤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设立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如管理晋升通道、技术晋升通道等,鼓励后勤人员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选择发展方向。同时,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提高后勤人员的待遇水平,增强后勤岗位的吸引力,减少人才流失。

4.采用灵活的用工方式:除了正式编制员工,根据工作特点和需求,适当引入劳务派遣、临时聘用、兼职等灵活用工形式,以满足高峰期或特定项目的人力需求。

5.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安排后勤保障人员在不同岗位之间轮换,既能培养员工的多技能,又能激发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6.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将工作业绩、服务质量、团队协作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定期对后勤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结合上级评价、同事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福利、晋升机会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绩效。

7.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后勤保障信息系统,实现物资管理、设备维护、人员调度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决策,通过对后勤保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8.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服务文化,强化后勤保障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以医疗一线和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营造创新文化,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改进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后勤保障工作的持续创新和优化;构建团队合作文化,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培训等方式,增强后勤保障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6

结论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对于医院的稳定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医院应高度重视后勤保障系统的建设,通过优化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灵活的机构调整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规划人员编制,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后勤保障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院管理理念的更新,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20, 40(12): 82-84.

[2]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机构设置与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 38(05): 391-393.

[3]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 2022, 17(03): 67-69.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