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后勤

深度解析国家中医药发展政策:中医馆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6-02 来源:医馆界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国务院办公厅在2022年3月3日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在2023年2月10 日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在相隔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发布两个如此重磅的文件,两者区别在哪里?对未来中医药的发展引领方向有哪些?对我们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启发有哪些?接下来,医馆君跟大家一起深入研讨交流。


640 (21).p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640 (22).p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一 
  

2023 summary


这两个文件的

区别与关联是什么?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与实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均是“十四五”时期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规划侧重解决“干什么”,重大工程侧重解决“怎么干”。重大工程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配套措施、部门分工、牵头单位,方案落地更有明确性,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保障,规划是实施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两者相互支撑、有机统一,既有效联动又各有侧重。



   二  
  

2023 summary



 从数据指标,看未来方向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详细列出截止至2025年的发展指标:

图片

640 (8).jpg



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启示:

从2020年至2025年,执业(助理)医师数量每年平均增长量是39200,每年平均增长率是29.2%。中医馆医疗机构数量每年平均增长量是4540家,每年增长率是31.4%, 而医院每年平均新增数量为164,即基层医疗的每年增长量为4376家。每年新增医生平均到新增医疗机构数量是8.6个,考虑国家还在加大对公立医院的中医医疗能力建设,且公立医院对医疗人才具备较强虹吸能力,未来较长时间基层中医医疗人才还是稀缺人才,且未来新增中医医疗机构以中小规模为主



 2020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20.69%,到2025年,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至25%。普及方式方面,新媒体类大众媒体阅读率呈现强势增长,群众更倾向于通过咨询专业医疗机构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五个维度也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其中以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增幅最大。



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启示:


(1)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是指具备基本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人占总人群的比例, 包含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5个维度,如果按照市场化角度理解就是有多少人相信中医、 使用中医,代表的是市场规模。


从2020年到2025年,这个人口的新增数量大概是 6000万左右,平均每年新增1200万人数,按照2021年中医医疗机构数为77336万家,平均每家年可以新增的服务人数将数以百万计,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2)新媒体的科普教育是目前主流的宣传推广方式,内容涉及临床医案、适宜技术、中医科普等内容,是每个想做强做大的医馆要去重视的版块。



   三   
  

2023 summary



 看政策,找未来社会办医的生存空间



01
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


“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着力推动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是打造中医药高地。依托现有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推动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


二是发挥特色示范作用。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以名医、名科、名药带动中医医院特色发展,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


三是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25年,三级中医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85%和70%,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鼓励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四是发挥县级医院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


五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入基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六是实施名医堂工程。以优势中医机构和团队为依托,创新政策 措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分层级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名医堂,推动名医团队入驻,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02
公立医院管理越来越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构建体现中医药特色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指导各地贯彻落实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将掌握运用中医药经典理论、中医药临床和实践能力、医德医风等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强化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考核,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引导中医医院落实功能定位,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



03
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完善省级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设置,提升原县级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能力,到2025年,原则上所有县域均应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启示:






从以上的国家部署规划中,可以看到国家对社会办医的定位指向,即社会办医是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护养结合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



   四   
  

2023 summary



 看政策,了解整个产业链的土壤变化趋势



01
基层医疗人才培养计划


 招录7500名左右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


 支持1.25万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开展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


 培养5000名中医助理全科医生;


 培训一批中医馆骨干人才;


 加大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培养力度;



完善落实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在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中增加中医知识。落实允许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政策要求。


02
人才平台建设计划


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和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材组织,增设中医疫病课程,增加经典课程内容,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加大对省(部)局共建 中医药院校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建设100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强中医临床教学能力建设,提升高校附属医院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能力。实施卓越中医药师资培训计划。依托现有资源,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高水平高 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


 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遴选若干标准化的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基地;


 建设第四届国医大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建设一批老药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打造岐黄学者品牌,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持续推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 家传承工作室建设。




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启示:


要非常重视青年中医的自我培养体系建立,要根据国家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对自己的人才画像有清晰的认知,要对人才的培养路径有明确的规划。


03
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



中医药博物馆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

 支持中医药博物馆创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

 推出一批精品中医药展览;

 开发一批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中医药文化建设


 支持创作高质量的中医药图书、纪录片、影视剧及各类新媒体产品;

 推动建设一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支持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

 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和学生社团;

 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队伍;



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启示:


在国家的整个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哪些是直接可以拿来用的平台资源?哪些是可以参与共建的?其目的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传播效果


04
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



中药材种业质量提升


 支持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引导建设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

 推动制定种子种苗标准;

 健全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引导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建设一批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人工繁育基地;

 制定常用300种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开发30-50种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

 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搭建一批中药材快速检测平台;



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


 建设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

 开展一批常用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研究;



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系统开展100种中成药的临床综合评价;

 为10 0种中成药生产建立全流程标准体系;

 初步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

 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安全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

 建立常用中成药质量优劣评价标准;

 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建设;



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启示:


临床疗效是民营中医馆的核心,而疗效又与药材质量息息相关,故药材质量的把控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医馆必须去关注的事,做好自己的饮片采购质控体系。


05
中医药数字便民和综合统计体系建设


基本建成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中药质量信息数据标准和统计体系,实现公立中医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国家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启示:


未来中医药相关的数据査询更加精准、便捷,对于行业的效率提升会有巨大帮助,也对民营中医馆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公立医院体系不断加强患者就医体验的背景下,民营医疗机构如何利用数字化提升患者的服务满意度也是重中之重。


06
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



 建设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

 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物定级、建档、备案工作;

 加大濒危珍贵古籍保护修复力度;



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启示:

可以更加方便的接触、学习古籍,做好学术的传承与学习。


07
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


推动实施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装备项目,一是开展中医特色诊断治疗装备研究,研发中医数字化辅助诊断装备、中医特色疗法智能化装备、中医治未病现代化装备。二是开展中药品质智能辨识与控制工程化技术装备研究,研发推广中药材生产与品质保障、中药饮片智能炮制控制与调剂工程化、中成药制造核心工艺数字化与智能控制等 技术装备。三是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共性标准等可度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和应用转化,研发中医现代“铜人”,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示范。



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启示:

未来在解决方案的制定上,哪些是可以利用新技术设备的?哪些是必须通过人力来完成的?解决方案的疗效及使用成本控制是未来民营中医机构的核心竞力



   五  
  

2023 summary



 看政策,找未来中医药的发展方向



 加快推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治未病中心建设,促进和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发展。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支持中医医师依照规定提供服务。


 实施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项目,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妇女经期管理、产后康复、孕育调养等等中医适宜技术防治,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建设老年中医药健康(治未病)中心试点,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增加老年病床数量。


 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根据自身森林资源、景观资源、医药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森林康养服务。


 强化特色康复能力。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尘肺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中医康复方案,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


 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以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功能性化妆品、 日化产品为重点,研发中医药健康产品。鼓励围绕中医养生保健、诊疗与康复,研制便于操作、适于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


 做大中医药文化产业。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实施中医药文化精品行动,引导创作一批质量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中医药文化精品和创意产品。促进中医药与动漫游戏、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和企业。


  推动实施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装备项目,提升中医药技术装备水平、产业创新能力及产业化水平,在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考资料: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读《“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读《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