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参数调高点,看看模型有没有更准。”8月29日,记者在位于光谷的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丁)研发中心看到,AI研发团队负责人李诚正带领10名成员训练人工智能成为“病理专家”。
近日,兰丁研发的“宫颈细胞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公示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名单。这是两部门自2021年启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工作以来,首次公布优胜单位名单。其中,武汉市包括兰丁在内的5家企业项目入选“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方向。
“揭榜成功绝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的新起点。”兰丁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庞宝川介绍,基于宫颈细胞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基础,兰丁正在攻坚更多高发癌症AI诊断大模型。
庞宝川正和研发团队优化调整扫描设备。
兰丁作为武汉数智病理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运用AI筛查技术搭建全球最大宫颈癌AI数字病理云诊断平台,AI病理医生完成了千万例宫颈癌筛查,准确度超过99%,让千万城乡妇女享受高质量低成本的医疗服务。但宫颈癌的恶变结构为个位数,甲状腺癌却高达几十种,大模型的训练难度呈倍数增加。
“大模型调优是夜以继日、不断尝试、持续进行的。看似枯燥,实则为AI病理医生‘优等生’养成记。”李诚说,每到一批新样本,或者对算法结构有新想法,研发团队就会着手迭代大模型。今年以来,他们通过6次参数调整,解决拟合、数据不平衡等问题,寻找提升模型性能的更优解。
想让AI成“优等生”,研发人员还用了不少“笨办法”。
庞宝川介绍,由于甲状腺样本形态复杂,针对相同样本,作为AI病理医生的“导师”——医院的病理医生也难免会有判断出错的时候。为此,大模型研发团队会把“错题”挑出来,结合医院提供的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整理成“错题本”,给大模型学习。
换设备、改“错题”、调参数……从500份到30000份样本,研发团队日日闯关,如今,甲状腺病理诊断准确率已从最初的80%提升至95%,并向99%发起冲刺。
今年6月,兰丁研发的口腔癌和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系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明年年底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大规模筛查应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发了肺癌、肝癌、胃癌等十余种疾病的病理诊断大模型,目前都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庞宝川解释,待所有病种大模型训练成熟,病理样本数据传至云平台后,AI就能立马“猎”出异常细胞或组织,头部医院病理专家只需线上复核出结果。
据了解,目前,兰丁已在全国各地建设了140余家县域AI病理实验室,另有2100余家医院采用兰丁设备开展临床病理诊断业务。“未来,缺乏病理医生的基层医疗机构,也能就地实现多病种的病理诊断。”庞宝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