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这一数字疗法创新岛正在加速腾飞。
自2022年印发首个数字疗法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支持政策以来,海南持续不断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环境的打造,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数字疗法产业的创新引领和落地。过去3年时间,海南已经逐步成长为数字疗法创新高地,国内多家数字疗法创新企业落地海南,数字疗法应用走向落地,走进医院临床、走向普罗大众。
在这3年间,海南如何一步步走出创新“加速度”?目前产业发展、落地应用成效究竟如何?动脉网借助2025数字疗法大会的契机,试图梳理海南这一数字疗法创新岛是如何形成的?
01
政策“筑基”、多部门协同,助力海南成为数字疗法引航热土
早期数字疗法产业的发展面临大量不确定因素,政策的适时支持为数字疗法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支持政策深入细化,加速构建数字疗法生态
自2022年以来,海南省累计发布了30余条支持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举措在奠定海南数字疗法发展基础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海南成为数字疗法创新热土。
其中,2022年10月海南省发布的首个数字疗法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支持政策,基本奠定了海南省日后数字疗法创新建设和应用的主要方向,从建设全国领先的数字疗法临床科研示范基地、加快数字疗法产品注册审批、积极推广数字疗法产品应用、鼓励探索多种支付方式、加强数字疗法宣传和产业集群建设、规范发展与其他保障等六大方面提供了全盘支持。
从2022年到2025年,整体来看,海南省助力数字疗法发展的政策也伴随海南数字疗法行业发展而有所侧重:从早期填补政策空白阶段的规划引入与政策奠基(如《海南省加快推进数字疗法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发展到落地实施与场景拓展(如《海南省老年人认知康复数字疗法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海南省0-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数字疗法干预项目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广糖尿病数字疗法项目的通知》)、再到深化发展与产业提升(《海南省数字健康体系与数字健康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再到如今的全面推进与生态构建(如《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数字疗法诊疗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海南省数字疗法关联政策的快速推进落地并实现对企业的加持,与海南省各个部门密切联动有关——
■ 三类核心计费场景落地,扫清支付阻碍
对数字疗法产业而言,核心问题之一是产品支付问题。海南省医疗保障局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今年5月出台了数字疗法收费管理专项政策《关于做好数字疗法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构建“规范定价—精准计费—动态监管”全链条体系。通过明确3类核心计费场景、推动医疗机构技术转型、强化全流程监管保障,为数字疗法临床应用扫清收费障碍,更以医保政策杠杆撬动了医疗服务从“人力依赖”向“技术驱动”跨越。
三类核心计费场景:
● 患者自主使用场景:医疗机构为自备数字疗法类产品的患者提供咨询、指导服务时,按门诊诊查费、一般诊疗费计价收费,清晰界定服务价值与付费边界。 ● 机构技术服务场景:首创“加收项/扩展项”灵活定价机制,医疗机构通过数字疗法产品提供服务时,可在对应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基础上申请加收或扩展项,收费标准由医疗机构自主制定、备案执行,按“元/人・月”计费,适配临床服务周期特性。 ● 家庭签约服务场景:将数字疗法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包,费用通过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费解决,不再另行收费,推动优质数字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 数字疗法产品注册审批加速,提速79%
对数字疗法企业而言,核心问题之二是产品注册审批问题。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于2022年发布第二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将数字疗法产品纳入优先审批范畴。2025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关于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进一步畅通优先审评审批通道。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已累计批准10款按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的数字疗法产品上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并且审评审批平均用时29个工作日,较法定时限缩短79%,大幅提升注册效率。其以高效审批与精准服务助力着数字疗法产业新赛道加速发展。
“全链条”赋能数字疗法企业的举措:
● 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原发性帕金森病(中美注册临床I期); ● 早发性帕金森病(中国注册临床I/II期); ● 重大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中美注册临床I期);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中国注册临床I/II期及美国注册临床I期),为中国首个自主iPSC衍生细胞药获美国FDA认证并授予全球孤儿药资格。
■ 千万级经费支持,加速推动数字健康技术研发
对数字疗法企业而言,核心问题之三是产品研发投入问题。海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同发力推动产业发展。自2022年以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聚焦科技创新,累计立项支持数字健康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近150项,投入财政科技经费超4000万元;其中数字疗法专题研究项目约30项,支持经费400多万元,以精准科研赋能推动数字疗法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落地,在诸如新生儿健康守护、儿童健康管理、肿瘤全程管理方面获得显著临床应用效果,为海南数字疗法创新岛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精准布局科研项目攻坚:
● 聚焦多领域需求:覆盖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心血管疾病、肿瘤、肺结节、糖尿病、脊柱疾病等多类疾病的干预、诊断、治疗及预后管理技术研发,精准对接临床需求。 ● 强化经费支撑:通过省重点研发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渠道,为近150项数字健康项目注入4000多万元财政科技经费,其中30项数字疗法专题研究获400多万元专项支持;两部门共同设立海南省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联合项目,支持省内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实施医学科研项目,为技术攻关提供有力保障。 ● 创新攻关机制:两部门联合组织申报省重点研发专项等科技专项资金,探索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吸引优势力量开展数字疗法产业重点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共建数字疗法全球科研项目合作平台。
■ “四方之才”汇聚计划,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对数字疗法企业而言,核心问题之四是人才问题。省委人才发展局坚持人才工作与重点产业项目协同发展的理念,充分借助海南会展之都优势,主动梳理对接省内重点行业、招商及产业部门、国家级与省级科创平台主题活动、重大会议,主动靠前,围绕海南省“453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开展“人才伴飞”招引行动。在数字疗法大会现场,省委人才发展局设置了人才政策咨询展台,台上整齐摆放着各类省级人才政策“明白纸”,涵盖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等多个群体。海南省设立“四方之才”汇聚计划,面向领军人才、团队人才、柔性人才、国际人才,提供相关人才补贴及相关服务保障待遇。目前,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正在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络员制度,组建一支644人的联络员队伍,建立省、市县、重点园区三级“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协调员+联络员”的企业人才工作服务团队,着力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贴心服务。
政策助力与部门联动加持下,海南省对数字疗法创新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02 73家企业齐聚海南,数字疗法创新应用加速
截至2025年7月,在海南落地的数字疗法企业已经达到73家。
■ 海南生态软件园落地企业近半,成数字疗法发展“核心引擎”
其中,多家国内细分赛道头部知名企业纷纷选择落子海南。比如,儿童精神疾病领域企业ALSOLIFE、认知症综合诊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家健脑、儿童精神疾病领域的数药智能、慢病数字疗法企业“医朵云”、眼部疾病管理企业鹰瞳科技、认知症康复企业虚之实,均以子公司落点海南。
而73家数字疗法创新企业,目前主要分布于海南生态软件园及海口国家高新区。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生态软件园落地了接近半数的数字疗法创新企业。为了更好地推动医疗健康数据要素资产价值转化与流通,海南生态软件园也发起成立了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化服务平台企业云海链;为了更好地引领产业规范化发展,其联合阿里健康、平安健康、高济健康、复星医药等国内数字健康领域头部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海南数字医疗健康协会。目前,海南生态软件园正在成为海南数字疗法产业生态的中流砥柱——它通过聚集优质企业、推动临床应用落地、助力产品认证与出海,构建了从产业集群到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是海南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为海南打造“世界数字疗法创新岛”提供了坚实的载体支撑。
■ 30多款产品正在试应用,医疗服务可及性进一步提升
73家企业业务范围基本覆盖当前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10款数字疗法产品已经获批。30多款产品正在应用或试用中。
从企业落地业务来看,它们覆盖了慢病管理、精神认知、眼科、肿瘤、康复等多个疾病领域。其中,更多企业业务聚焦于拥有大量人群需求的慢病管理和精神认知等领域。
目前,相关企业累计有10款数字疗法产品获批上市。在数字疗法产品获批过程中,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43家企业开展了65场专项辅导,推动12家企业完成14个产品注册申报,1个产品进入临床试验。也即,还有更多数字疗法产品正在到来的路上。
数字疗法正在突破地域限制,允许临床人员为基层偏远地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专业服务,提升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同时,其也在进一步辅助医生精准诊疗、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
■ 居家-社区-医院应用全线开花,数字疗法走向大众
随着海南省数字疗法产品步入临床、走向上市,它也为包括居家-社区-医院等在内的场景应用提供了可能。
从居家场景来看,目前,多个数字疗法干预产品正在得到应用。以老年认知康复数字疗法产品为例,海南目前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认知功能筛查,并为筛查结果提示有认知下降或认知损伤且有诊疗意愿的老年人群提供认知康复数字疗法干预服务。再比如慢阻肺康复管理数字疗法产品,海南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及综合干预项目》,积极探索慢阻肺居家康复数字疗法应用,实现患者居家康复远程管理。
从社区场景来看,海南省202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2+3”健康服务包,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结核病、肝炎、严重精神障碍等5种疾病开展有效管理、预防与干预。以糖尿病为例,2024年,海南省组织国家专家组对糖尿病数字疗法试点效果进行评估论证,专家组对糖尿病数字疗法试点效果给予肯定。结合专家评估结果,目前海南正在全省全面推开糖尿病数字疗法项目。2025年5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是组织发布第一批6个专症专康服务包。其中,“来海南睡好觉”是由三亚中心医院开发,针对三种常见和高发的睡眠问题,设计了融合海南气候自然环境、现代医疗技术以及数字疗法的康养服务内容。该服务包既可在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也可在康养机构专家指导下使用。数字疗法应用进一步向“康养”领域延伸。
从医院场景来看,海南省各大医院正在加速应用数字疗法。骨科康复干预、疼痛管理、新生儿黄疸干预、精神认知康复干预、近视防控干预、睡眠障碍干预、言语康复、糖尿病管理等多个数字疗法产品正在临床中得到使用。诸如海南省人民医院使用数字疗法产品达7种,建成3个专科服务平台,综合接诊16万余例患者。产品涉及肿瘤、骨科、慢病管理、睡眠相关领域,效果显著,如晚期卵巢癌患者R0切除率达80%,骨科患者康复达标率最高93%,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部分患者年均看病支出减半;海南省安宁医院在临床应用上,已投入使用认知功能康复系统、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设备、VR认知功能康复系统便携版、扩展现实暴露疗法系统等4类共10台数字疗法设备,覆盖认知康复、心理治疗等多元场景。其中4类设备累计治疗患者超9500人次;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博斯腾、极智、万仞等7家单位携手,应用7种数字疗法产品,4个专科平台接诊1700余例患者;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临床应用中,2个专科服务平台接诊6600例患者。成本控制较佳,患者满意度达91.94%。
■ 数字疗法“临床试验中心+诊疗中心”,双轮驱动研发应用再提速
数字疗法企业创新应用加速的背后,也离不开海南省从临床研究到应用转化的全方位支持——
从临床研究来看,海南省推动了20个数字疗法临床试验中心加快建设。并且,一批数字疗法科研课题、临床研究与评价项目正在积极开展中;从应用转化来看,海南省通过遴选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海南省数字疗法诊疗中心,逐步将数字疗法纳入疾病常规诊疗路径,在提升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患者个人与家庭的疾病管理能力的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在院内推广宣传数字疗法,提高患者和公众对数字疗法的认知水平和使用能力。在2024年5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海南省数字疗法诊疗中心申报和评审工作的通知》。而如今,共评审认定7个数字疗法诊疗中心项目。它的存在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疗法和临床诊疗的深度融合,使得全省得以快速铺展数字疗法。
得益于从研发到应用整套机制的建立,73家企业与全省多家医院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广大患者也因此受益。海南数字疗法产业生态也进一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03 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数字疗法加速腾飞
海南作为数字疗法创新岛正在腾飞。腾飞背后则有赖于数字疗法发展的生态闭环——
从政策层面来看,海南省制度创新为产业筑牢了根基,形成了引航发展的“沃土”,为数字疗法的落地生长提供坚实保障;
从产业领域来看,海南通过企业集聚与协同创新迸发蓬勃活力,呈现多元共生的“盛景”,各类市场主体在此共促产业迭代升级;
从临床应用来看,海南省以用户真实成效获益考虑,全方面带来惠及民生的服务,进一步凸显了数字疗法的核心价值。
当前,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在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将实施更加优惠的“零关税”政策、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海南将构建起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围绕数字健康产业,海南将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使医疗健康等领域数据要素流动更加便利,为数字疗法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通过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能级建设,做好“医疗”消费文章,基于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汇聚的全世界优质医疗资源,为数字疗法的应用提供丰富场景。
鉴于海南全球化的视野和长远规划,其正在进一步推动数字疗法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未来,在全球舞台上,我们或许将看到更多来自中国、来自海南的数字疗法创新企业的身影。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