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介绍,《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155项试点任务,包括电信、医疗、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五大领域。
其中,在医疗领域,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境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短期执业;支持开办外资护理学院;允许以捐资方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支持建设基因与细胞治疗专利专题数据库;探索优化罕见病药品进口抽检模式等。
国家重磅发布,外资医疗大开放! 根据《工作方案》,此次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范围已再度扩大。 在已有的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海南省、重庆市、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等11个省市基础上,将大连市、宁波市、厦门市、青岛市、深圳市、合肥市、福州市、西安市、苏州市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 在共计155项试点任务中,医疗领域的范围包括第 17 项到第 32 项,具体如下: 国家卫健委: 支持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试点城市开设诊所 会上,有记者提问,这次试点方案中医疗领域又有哪些新举措?试点地区在执行中应当如何把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中国此前已开展外商独资医院等试点任务。据统计,目前合资、独资医疗机构有150多家,在国内短期执业的境外医务人员约有1500多人。 焦雅辉表示,这一次试点方案中,在医疗领域部署了很多新的任务。比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当地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在当地短期执业,并且要简化和优化审批的流程;在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并且要加强临床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和院际间的共享等任务。 她提到,中国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的目的是要引进优质的医疗资源,在丰富当地医疗服务供给,满足国内居民及在华外籍人士差异化、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和国内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形成互补格局。 焦雅辉表示,未来要积极推进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外资医疗机构发展,鼓励外资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和使用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并以此对接国际上的商业健康保险。 外商独资医院的引入会影响 哪一群体的医护人员? 这是否会争抢公立医院的人才资源? 外商独资医院的引入对本地医护人员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有何影响?会影响哪一群体的医护人员?这是否会争抢公立医院的人才资源?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北京、天津、上海等9个省市开展外商独资医院试点,地域范围有限,且是个渐进发展过程,对全国其他医院、医务人员队伍影响不大。 业内人士也指出,受到职业成长发展、工作稳定性、社会认可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体制内仍然是绝大多数医护人员的首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管中心主任陶红兵表示:外商独资医院的市场定位不同,吸引到的医护人员群体不同,这有很多不确定性。可能有一部分公立医院的医生对外商独资医院的环境或是竞争机制感兴趣,从而流动到那里去。外商独资医院的薪酬一般来讲要比公立医院多一些,但与国内知名的大型医院比较也不会有更大差距,同时过高的人力成本也会带来高昂的费用。 按照过往经验来看,国内的独资医疗机构通常以专科医院为主,或采取诊所形式,提供眼科、妇产科、口腔科、整形美容等方面的服务,极少有能力提供综合性服务,这样的好处是投资相对较小、收益回报率更高,缺点是投资额和经营规模普遍较小,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成本和价格较高,无法与国内大型公立医院进行竞争。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