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5年全国医院建设总体计划以“强基层、补短板、促均衡”为核心,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需求,重点推进以下方面:
01
国家战略引领,构建高水平医疗网络
1.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
根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 年)》,到 2025 年将初步形成国家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省市级高水平医院、县域医共体四级联动的医疗网络。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 2025 年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重点支持 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及病房改造升级,目标实现 “看大病不出省、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2.重症医学资源扩容
国家卫健委等 8 部门提出,到 2025 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需达到15 张 / 10 万人,可转换床位 10 张 / 10 万人,推动区域资源均衡布局,重点补齐西部和县域短板。例如,安徽省芜湖市江北院区规划设置 1000 张床位,重点打造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
02
区域协同发展 优化资源布局
1.京津冀协同与雄安新区建设 2.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03 基层能力提升 强化分级诊疗 1.县域医共体建设 2.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04 智慧医院与信息化建设
雄安新区承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疏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等项目加速推进,2025 年雄安宣武医院二期将交付并扩容病房,目标提升区域疑难重症救治能力。
全国 2188 个县(市、区)已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5 年重点建设医学影像、心电、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 “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例如,广东省要求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推动数字化设备普及。
中央明确到 2025 年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常住人口超 5 万的县至少 1 所县级医院达二甲水平,推动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加强大学生村医培养。宁夏、重庆等地将基层设备更新纳入省级重点项目,计划更新超 400 台(套)设备。
1.技术应用与标准升级
国家卫健委推动公立医院信息化 “543” 标准(电子病历 5 级、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智慧服务三级),到 2025 年 50% 三级公立医院需具备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精细化管理。例如,宿松县人民医院、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均以 “543” 为建设目标。
2.智慧医疗服务模式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如智能影像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系统升级。浙江省提出 2025 年基层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提质扩面,推动 “预防 — 治疗 — 康复” 全周期管理。
05 资金保障与社会资本参与 1.中央与地方财政支持 2.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 06 重点项目清单与区域特色 1.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省级重点工程 07 实施路径与监管评估 1.政策协同与考核机制 2.质量与安全保障 08 总结 2025 年全国医院建设以国家战略为引领、区域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 “建高峰、强基层、促均衡”,目标构建覆盖城乡、功能互补、智慧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这一计划既注重硬件设施的扩容升级,也强调软件能力的提升,为实现 “健康中国” 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4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及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入 2400 多亿元,2025 年继续加大医疗领域投入。例如,海南省获 7.5 亿元中央资金支持 5 个项目,江苏省徐州市通过专项债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民营医院建设加速,如南京明基医院、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等项目落地,沈阳中一东北国际医疗中心(170 亿元)成为东北地区标杆。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康复、护理等领域,形成公立与民营互补格局。
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1200 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房山院区(1200 床)等项目填补区域专科短板。
中央要求各地将医院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 “三医” 协同机制,强化医保支付、财政补助与人才政策联动。例如,广东省要求县域医共体建设与财政资金分配挂钩,确保项目实效。
国家卫健委强化医疗质量管理,要求重症医学科床护比达 1:3,推动围重症全周期照护。同时,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引导医院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