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创新驱动、安全可控”为核心,部署2025-2030年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路径,明确三大阶段目标——2027年建成一批国家级应用中试基地,2030年实现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全覆盖,构建全球领先的“AI+医疗”创新生态。
1 八大重点应用场景
1、基层医疗升级:县域医共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心电/检验/病理等资源共享中心智能调度,基层医生配备辅助诊疗系统,覆盖诊断、处方审核、中医辅诊等场景,慢性病管理推“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健康画像”模式。
2、临床诊疗突破:二级以上医院推广医学影像智能诊断、临床专病决策支持,重点发展儿科/精神/肿瘤等疑难病AI辅助,康复机器人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智慧药房普及处方前置审核。
3、患者服务优化:二级医院标配“精准预约-云陪诊-智能随访”全流程服务,床旁设备支持病情监测预警,推动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互认,移动支付、医保一站式结算成标配。
4、中医药振兴:构建中医临床专病知识库,研发针灸/推拿机器人,中药种植推行数字孪生追溯,饮片炮制过程数字化监控,煎制装备实现个性化定制。
5、公共卫生防护:升级智能流调系统,部署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建立职业病早期诊断模型,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实现智能预警干预。
6、科研教学赋能:国家医学中心推动文献综述、数据收集等科研环节智能化,建立个性化健康科普推送体系,加速新药筛选与中药组方优化。
7、行业治理创新:医院管理引入智能质控、成本分析系统,建立省级医疗资源紧急调配决策平台,完善短缺药品智能监测预警机制。
8、健康产业培育:支持智能健康体检/理疗等新业态,推动国产智能医疗装备首台(套)应用,建设医疗健康可信数据空间与垂直大模型。
2 五大基础支撑筑牢根基 • 科技人才与标准:在重大科技项目中布局AI医疗技术攻关;建立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规则体系;设立复合型人才培训基地,创新人才评定及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3 安全监管双管齐下 4 实施保障强力护航 可申报项目汇总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 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纵向贯通、公立/民营机构横向互联,以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建立个人健康主索引,建成国家医疗健康数据中心及灾备中心。
• 数据供给: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数据跨部门共享,优化数据收集与标注流程,构建高质量医疗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
• 算力算法:省级统筹建设行业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支持垂直大模型开发;鼓励核心算法研发,推动医学AI开源软件共建共享。
• 中试基地:围绕临床诊疗、中医药、传染病防治等方向建设国家级应用中试基地,提供算力、模型、数据、验证全栈式共创平台。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大模型备案制度,优化审核流程;强化数据安全防护,制定数据授权运营制度,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完善伦理审查与风险预警体系,确保AI应用安全可控。
各地需配套科研保障、人才评价、定价支付等政策,设立专项经费;开展中试基地与智能治理实验基地试点;加强国际交流,推动技术普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