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纵观整个手术机器人市场,这一行业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公司的进入,主要还是因为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当前的医疗行业,如果要挑选最为热门的赛道,那么手术机器人必为其一。
作者| 方文
图片来源 |网 络
手术机器人发展规模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术机器人拥有了更高的精确度、一致性和操控性,与传统微创手术相比,可有效降低外科医生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缩小伤口面,缩短术后恢复周期,作为拥有极高临床价值的高端医疗器械,在优质医疗资源需求不断提升的当下,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据Frost Sullivan统计,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23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54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能达到4028亿元,2020-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1.5%。
而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当前渗透率并不算高,2021年市场规模为42亿元,仅占全球市场的4.9%。
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需求较多,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也较快,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84亿元,占比增至14.5%。
国内手术机器人赛道
由于中国进入手术机器人市场的时间较晚,大部分公司的发展尚处于早期,目前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仅在中国,行业都以外资巨头为主导。
以细分赛道中市场规模最大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直觉外科(ISRG.US)的达芬奇机器人在2020年全球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占比超过80%,而在中国,达芬奇机器人则更是长期垄断市场,直至2021年第一款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上市,这一垄断局面才得以被打破。
对于微创机器人来说,相较于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已获长期市场检验的外资巨头,公司的主要竞争力在于本地优势。
还是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据富途证券调查,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的售价约为2430万元,比在美国至少贵694万元,而操作器械的售价也高达10万元,是在美国的4倍左右。
巨额的价格差让国产化成为迫切需求,而微创机器人在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已有两款产品上市,待产品经市场检验后,预计将能凭借价格优势挤压昂贵外国产品的市场空间。
而随着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获批上市产品的增多,再加上政策的支持,来自国内公司的竞争也在加剧,针对国内其他企业,微创机器人的优势则在于产品的布局。
微创机器人在手术机器人五大细分赛道均有布局,丰富的产品管线使得公司能够抓住多个细分市场。
同时,不同产品使用技术也有部分具有互通性,因此全面的布局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产品的研发效率。不过,另一方面,由于管线较多,在研产品所需的研发投入较大,也为公司带来了明显的资金压力。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
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机器人创新企业,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创机器人”是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旗下子集团,2014年启动研发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2015年在中国成立公司,开始公司化运营,并启动研发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
2021年11月2日,微创机器人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提供能延长和重塑生命的机器人智能手术全解方案的使命,塑造超智能手术时代。
微创机器人旗下有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Mona Lisa前列腺穿刺定位系统集体亮相,从硬组织到软组织,从诊断到治疗,充分诠释了“智能手术全解方案提供者”的风采。
自主研发的图迈Toumai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成为当前第一且唯一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并获准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是腔镜手术机器人最高技术标准,微创®图迈®的上市标志着国产手术机器人在腔镜手术机器人这一核心领域迎来重大突破,对推动我国迈向手术机器人产业战略高地、快速提升我国机器人手术临床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腔镜手术机器人是手术机器人领域内系统极为复杂、技术难度极大、临床与商业价值极高的产品方向,被誉为“医疗器械领域的航空母舰”,也位列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高端医疗器械之首,目前全球仅国外一款产品大规模临床与商业应用。
结尾:
总而言之,手术机器人这片蓝海,在外在里皆是波涛汹涌。微创机器人目前拥有多管线研发的技术实力、全方位布局的产品优势和充足的商业化准备。
在政策的支持下,虽然微创机器人现阶段的商业化能力不算太强,但在产品经市场长期检验和不断推广后,实现盈利进而成为行业龙头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