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

两会医疗领域重点:医疗数据、医疗AI、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

发布时间:2024-02-07 来源:大健康派、医信邦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人民的目光聚焦在医疗领域。医疗数据的流通利用、医疗人工智能、基层医疗信息化、以及互联网医疗等议题成为了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01

医疗数据流通利用

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钢医院副院长关振鹏:

构建北京市医疗数据协同利用的制度体系。制定医疗数据相关管理制度,应包含医疗数据标准化管理办法、医疗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医疗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医疗数据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等,明确医疗数据的安全要求底线,提高医疗数据的归集质量,为医疗数据的流通利用提供完善的制度依据。
建立统一的北京市医疗数据管理机构和技术平台。为了提高全市医疗数据治理能力和利用水平,有必要成立北京市医疗数据管理中心,支持医疗数据协调利用工作,便于患者就医,并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为高效响应科研人员、医疗机构、医疗企业乃至患者对医疗数据的利用需求,应建设一个统一的北京市级医疗数据协作共享平台,让全市医疗数据直接连入统一平台管理,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对医疗数据的归集、治理和对外提供进行统一管理。

医疗机构内部建立数据资源管理委员会,解决医疗数据规范化管理和使用的“最后一公里”。为确保数据使用符合医学伦理规范,便于数据跨机构的提供和共享,各家医疗卫生机构、区域性管理机构应组织伦理学、医学、信息学等相关学科专家,建立“医疗数据资源管理委员会”。随着各级政府管理手段的不断加强,逐步完善和逐项管理本机构内部医疗数据资源的规范使用。

02

医疗人工智能

浙江省政协委员、达摩院院长、湖畔实验室主任张建锋:

充分发挥浙江在人工智能、数字健康的技术与产业优势,在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的前提下,在全省范围内建设高质量医学影像数据集,制定统一的医学影像采集、存储、标注和共享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满足临床诊断、科研探索和AI模型训练等多种需求,建立开放共享的机制和平台,推动医疗AI产品和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广泛应用,让医疗AI技术惠及更多民众。
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胸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主任刘寅: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领域的应用,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应针对AI使用建立完善的伦理监督机制,规范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在法律框架下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医疗服务在社会的公益属性。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消除误解,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质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强天津市医疗机构数据的规范标准,提高医疗数据质量,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动,建议市卫生健康委应与高校加强合作,在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和医学专业培训,培养一批兼具医学知识和AI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建立临床学科结合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早动手、早规划,为人工智能成果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和验证,争取在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中有更多的天津声音出现在国内和国际学术舞台。

03

医疗信息化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

建议利用信息平台实现紧急与平时医疗资源有效利用,建立区域内医疗资源信息平台,属地化管理并考核。该平台涵盖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各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信息内容包括机构介绍,病床数、空床数、门诊医生信息、就诊人数、挂号未满数量等,并实时更新。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是保障广大患者健康的关键,建议探索在政府主导下,尽快完成北京市农村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铺设,发展壮大基层人才队伍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胸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主任刘寅:
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重大疾病防治水平的提升。在市卫生健康委统一的指导下,建立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新发病人统一的规范标准,建立标准化急性心肌梗死结构化病历,为信息化提供可靠保障;建立全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统一的数据上报机制,利用各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上传到市卫生健康委指定的机构,进行统一上报、统一管理。获得全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信息,再加上院外猝死的发病数,这就能获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从而有利于天津市填补我国对重大心血管疾病防治空白。
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何峰:
加强数字医联体建设,打造智慧医疗城市。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入数字医联体。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全民健康赋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水平。
依托数字医联体,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建立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风控平台、标准化慢病管理全过程服务体系,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有效供给、探索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新模式。要围绕“防、诊、治、管、健”开展主动式医疗健康服务,优化基础诊疗流程,建立在线风控平台,提高药品安全水平,优化诊疗质量,降低医保支出风险,促进合理诊疗与用药,保障患者权益。鼓励和引导包括民营医院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组建规范的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个性化的线上和线下签约服务。以提高居民健康绩效为目标,实现签约居民、医疗服务方、医保支付方等多方利益一致。
湖南省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执行院长彭丽秀:
建议在全省建设“智慧村医”平台。充分利互联网+移动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化、信息化手段,为村民提供日常健康物联监测、中医理疗、家庭医生签约、远程问诊、处方问诊、慢病筛查、健康干预等智慧医疗服务,做到不出门也能治病。
“智慧村医”工程落地,数据基础平台是重要支撑。建议积极推进智慧化、信息化村卫生室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居民健康数据资源库,依托这些基层平台,收集村民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生活状态等情况,以镇、村组为单位导入“智慧村医”数据库,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做到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现精准化管理。
海南省人大代表,三亚市崖州区凤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少汉:
一要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整合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等应用系统及各个检验、检查设备的端口,以城市医疗集团为单位,将区域内集团总院、分院、村卫生室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完全融合贯通,搭建起一个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高度融合、高度一体的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建设一体化。
二要制定统一的医疗信息化标准,规范医疗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促进信息共享和互通。通过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汇集和交换,做到一数一源、同数同源,实现全行业信息数据完整收集、上下传输、共享共用。
三要建立共用共享的大数据中心,在搭建起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将居民健康信息、医疗就诊信息、医保报销信息等健康医疗信息数据整合。

四要优化远程医疗服务,加强远程医疗服务的技术研发,扩大远程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建立健全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和规范,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04

互联网医疗

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郑冰:

为进一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从法治层面大力保障和支持,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立法。在郑冰看来,互联网医疗服务领域缺乏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规章制度,医疗行为、商业协议等事项需要更细化规范的政策条文。为此她建议浙江省依托本省数字治理优势,研究出台《浙江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促进条例》。搭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共治平台”,构建“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多方共治机制也至关重要。
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智泉:
要健全互联网医疗配送服务体系,制定具体的运营规范。首先要坚持政府主导,结合“互联网+医疗”配送新特点,建立医药末端配送服务标准、服务商资质认定和准入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体系。同时,考虑到邮政企业具有点多面广、覆盖城乡的资源禀赋优势,有能力、有经验提供更好的医药配送服务,建议将邮政企业纳入医疗服务体系,确保药品配送安全、覆盖全面。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平急两用”需要,完善应急物流设施网络和配送体系,陈智泉建议,在末端配送、冷链建设、场地资源等方面给予邮政企业更多政策支持,充分发挥邮政行业“国家队”作用,不断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河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孙士江:
发挥河北省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作用,投入资金完善家庭医生系统、远程会诊示教系统对接,以卫生健康帮扶点为依托,设立乡村远程医疗站点,推动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向乡村延伸,向乡村居民提供慢病大病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宣教等,打通底层数据,形成闭环管理,提高精准防治。
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陈晨:
建议相关部门设立明确的新媒体医学科普课题基金项目,在社交平台固定账号持续输出符合相关要求的新媒体作品;设立明确的新媒体医学科普课题奖励项目,鼓励更多医务人员参与其中;增设一般性的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由政府专项资金购买专业医务人员的医学科普数字教育服务,形成健康教育和医学科普教育的长效机制。
要不断完善通过“互联网+”实现的线下医疗,如借助互联网,民众可以发布更多医疗预约服务请求;完善个人信息登记制度,保护医患双方人身安全;完善医保卡互联互通,实现“互联网+”情境下,医疗服务费用的互联网端结算;完善保险及督查机制,实时监督诊疗过程,监督医保基金使用合理性。

甘肃省政协委员、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美团) 兰州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熊智:

关注“互联网+”医疗服务解决方案,建议医保支付覆盖网上诊疗和互联网购药,方便群众接受多元医疗服务。希望甘肃省相关部门与相关企业及优质医药机构合作,试点推进“互联网+”医保购药、处方流转、药品配送到家等惠民项目。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