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是医疗服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在推动医院升级、提升医疗服务、改善人民健康、优化就医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医疗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个领域,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其相关工作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在全国推进。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通过分级建设逐步引导传统医院转型。现阶段,医生通过计算机简单录入的病历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这主要取决于医生录入的电子病历、影像信息以及检验报告等资料所对应的医疗系统之间有没有互联互通。
智慧医疗深入推进医疗系统整合以及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使分布在不同科室的患者资料由分散到整合再到融合,逐步解决了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问题,深入打造优质、高效、协同的医疗卫生体系。同时,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建设,全面提升医护人员临床诊疗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主要包括移动医护、临床诊疗辅助、物联网监测、VR教学、教学查房、科研协同、患者随访等。
1、移动医护
智慧医院下的移动医护系统基于物联网、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合患者腕带标签、智能医用PDA、移动医护软件、移动终端设备,在解决传统医护工作短板的基础上,将医护人员的诊疗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床边,实现患者身份识别无差错、用药剂量无偏差、护理工作可量化,帮助病区医护人员在护理业务中实时获取患者临床信息、确认执行医嘱,有效地实现闭环医嘱,帮助患者在合理的时间得到更科学的治疗。相比于传统护理工作,移动医护的特点如下:
(1)智能核对病人身份
通过对病人身份、药品等条码进行射频技术识别,实现病人身份和药物之间的电子信息核对,有效地避免了人工失误造成的医疗差错。
(2)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移动护理工作改变了以往人工记录再转抄的重复工作模式,直接在现场通过PDA进行数据录入,并实时上传至护理病历系统,从而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工作量。
(3)跟踪医嘱生命周期,实现医疗闭环管理。
移动护理工作站将现有护士工作站延伸至病床旁,执行者通过扫描病人的腕带条码、药品条码完成医嘱执行确认,并准确记录实际执行人、执行时间。
(4)对护理工作量进行统计,为护士绩效考评提供依据。
移动护理工作站记录了每条医嘱的执行者、执行时间,为绩效考评、责任追踪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2、临床诊疗辅助
临床诊疗辅助是指结合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信息,运用科学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提高医疗诊断水平,进而提高医疗机构诊断质量和服务能力的临床服务系统。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查检验已逐渐由辅助检查手段发展成为现代医学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以辅助医生快速、规范、标准地完成诊疗业务为出发点,并以国家诊疗规范为标准,以人工智能推理引擎和医学知识库为支撑,通过智能的动态推送,在急诊、门诊、住院等临床诊疗过程中提供符合循证医学的辅助决策支持服务。
临床诊疗辅助系统以浮窗插件的形式集成到医生工作站,通过与医院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医疗数据智慧化处理,进而对患者病情做出智能诊断分析。临床诊疗辅助系统可以实时提供推荐服务和质控服务,协助医务人员制定全面的辅助决策诊疗方案。临床诊疗辅助系统的功能包括:
(1)疑似诊断
基于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疑似疾病以及疑似概率,并给出疾病的相关特征,助力医生全面考虑病情。
(2)检验检查
根据指南和临床路径,结合项目的应用概率,推荐适宜的检验项目,助力医生快速定位最需要的检验检查项并录进医嘱系统。
(3)临床评估
基于患者当前的病情以及初步诊断,推荐适宜的评估工具,并自动计算分值和对应阶段,为疾病的分期分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4)方案推荐
基于检查结果和现有方案的治疗效果,根据用药指南和临床路径,推荐适宜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等治疗方案。
3、物联网监测
医疗物联网监测是指在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定位技术等,结合先进的通信网络设施、移动终端等设备感知患者的生理指标以及周边环境数据,进而实现对患者生命特征参数的连续性、实时化监测。其基本特征如下:
(1)全面感知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定位器和二维码等技术途径随时随地对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2)可靠传递
感知系统通过医疗专用网络远程采集患者实时生理数据,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便于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基本状况进行有效处理。
(3)智能处理
借助云计算、模式识别等智能计算技术,对传感设备接收到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疑难杂症患者生理数据变化的洞察力,辅助医护人员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病情诊断。
4、VR教学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仿真技术营造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客体进行体验和交互,进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技术。国内的三甲医院承担着“看病”和“育人”的双重任务,除了要完成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外,还要为我国的医疗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务人才。用于教学示范的医学模拟中心,通常包括ICU病房、手术室、治疗室等。对于医院而言,承载这样一个“模拟医院”不仅需要巨额的前期投入,而且后期的设备维护、保养、耗材也投资不菲。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医院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病房、智慧医院。相比于传统教学,VR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特点有:一是VR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手术直观观摩,进而增强记忆;二是VR技术可以帮助年轻的规培医生和医学生在模拟的环境里进行细致的医学观察。
5、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查房的目的在于促进实习生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演变、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医嘱、病程记录以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等临床工作基本规范与程序,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临床工作能力,促进实习医生向临床医生的过渡;同时,提高临床医生的教学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中,实习生未能预先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检查报告,导致进入诊断学习状态缓慢;在病房逗留时间过长,影响病房内患者休息;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感染概率,特别是对于重症ICU病房的患者;病房内的医生未能了解实习医学生个体现场教学的接受程度。
6、科研协同
科研协同是指科研队伍中的不同个体、不同团体为完成同一科研任务,按照工程分配计划协同合作的劳动形态。医学研究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团体活动,团队之间的合作模式直接关系到科研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科研模式相对分散、缺乏组织性,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个体开展的“自由研究”,特别是以科室或医院为中心单一组建的研究团队,与其他医疗机构或者生物医疗公司等的科技合作较少,忽视了整合各方资源寻求更大发展的可能,难以实现医疗资源优势互补。
科研管理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科研水平、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持续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科研工作的协同性、开放性、全面性以及系统性,科研协同系统应运而生。科研协同系统对科研人员而言是知识管理系统,对科研机构而言则是团队科研协作系统,致力于为研究型高校、三甲类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专业研究型团队提供科研协作服务。
7、患者随访
患者随访是指医院或医疗保健机构对曾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以通信或其他方式,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观察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慢病患者的随访管理与互联网医疗相结合,构建一种实时性、长期性、跨地域、易操作的随访模式,是合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大举措。
患者随访系统是集患者数据采集、随访管理以及数据挖掘功能于一体的医患服务系统。借助该系统的便利性,医院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以及短信等方式对出院病人或慢病患者开展医疗追踪服务。
系统中的随访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在线的医院临床系统接口,根据病人的随访方案,自动采集和导入相关的随访数据;二是针对特殊的随访表格,由随访医生对病人的实际病情进行采集和录入。通过患者随访系统,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治疗建议,对病情复发和恶化的病人可以快速安排其重新住院治疗。这个系统方便医生对病人跟踪观察,了解远期疗效以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积累临床救治经验,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临床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民营医院,为了防止患者流失,在提高自身医疗水平的同时,也迫切需要提升医院对病人的服务水平。
总结:智慧医院是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诊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并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