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公立医院发展的主旋律,高质量发展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患者体验、医院管理、临床科研等方面均提出了要求。嘉和美康特开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专栏,敬请关注。本文是该系列第一篇,聚焦医疗质量。]
高质量发展对医疗质量的要求
用“星辰大海”来形容医疗质量一点也不为过,医疗质量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2022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与《2022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前者包括10项目标,后者包含40项改进目标,涵盖门诊、急诊、病案管理、病理、产科、肿瘤等36个专业方向。
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1. 提高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2.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5.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6.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
3. 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评估率
4.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7.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8. 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
9.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10. 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
医疗质量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021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提出了4个重点建设行动和4个能力提升行动,能力提升行动的第一条就是“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政策原文可以拆解为如下几条,这几条毫无疑问是提升医疗质量的重点:
1 ►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各级质控中心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不断巩固;
2 ► 以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为指引,推进目标管理; 3 ► 实施手术质量安全、病案内涵提升等相关专项行动; 4 ► 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病案首页、医学名词、疾病诊断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实现“四统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加快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建设,鼓励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扩大处方审核和点评的范围,合理诊疗和合理用药指标不断改善; 5 ► 公立医院通过国家级、省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的项目数和通过率持续提升,不断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和检查资料共享; 6 ► 认真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工作,落实依法执业主体责任。
此外,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简称:“国考”)的“55+1”项指标中,医疗质量相关指标占24项;在26项国家监测指标中,医疗质量占10项(如下表),包括: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单病种质量控制、电子病历评级等。
表 三级医院“国考”指标中国家监测的医疗质量相关指标
电子病历是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抓手
电子病历系统是医疗质量监管和推进医疗质量安全运营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有力工具。以信息化为抓手,将国家政策要求及医院战略目标、管理理念融入其中,才能保证电子病历系统的完整性、客观性、准确性。
根据2018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分标准》,电子病历七级和八级对医疗安全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七级的要求是:“医疗安全质量管控,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七级的局部要求是:“全面利用医疗信息进行本部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控。”七级整体要求的第一条是:医疗质量与效率监控数据来自日常医疗信息系统,重点包括:院感、不良事件、手术等方面安全质量指标,医疗日常运行效率指标,并具有及时的报警、通知、通报体系,能够提供智能化感知与分析工具。
在电子病历评级的39个评价项目中,其中一项就是“医疗质量控制”,是指:按电子病历系统中产生卫统报表、三级医院等级评审质量指标、专科质控指标等指定项目的比例情况计算。该项目归属于“信息利用”这一工作角色,是七级和八级的基本项。
“信息利用-医疗质量控制”项目的七级要求包括:(1)管理部门有医疗指标分析工具,并能够将分解结果传送相关临床科室;(2)具有医疗质量分析知识库,能够对病人安全、院内感染等情况进行预警;(3)能够从系统中生成全部医疗质量评审医疗质控部分80%以上的指标;(4)形成医院质控指标的闭环循环,支持指标的不断完善,生成质控指标被省级以上采纳。
目前在我国医院中,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偏低,很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在上报各种医疗质量报告时仍采取手工采集、人工填报的方式。医疗质量报告是医务管理部门的常规工作,各类医疗质控数据分散在医院的各个信息系统中,需要医务管理人员登录各系统导出数据,再按照质控指标要求,利用Excel来实现统计分析。医院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控工作,为提升医疗质量赋能。
夯实数据质量根基
如果说“提升医疗质量”是一栋大厦,那么数据质量就是这栋大厦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数据质量也是电子病历评级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察数据质量的四个方面:数据标准化与一致性、数据完整性、数据整合性能和数据及时性。
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病案首页、医学名词、疾病诊断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实现“四统一”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是提升数据质量的重要基础,更是“国考”、医保支付改革、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上层建筑”的数据根基。
2020年,《疾病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2.0》和《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发布。但2020年的一项调研显示,采用国家临床版进行编码的医院仅占58.1%,部分医院未按照国家及省市的相关要求对诊断与手术操作信息进行转换,而是随意使用版本,导致同病不同码、同码不同病,造成编码名称与标准名称不匹配,严重影响数据质量;开展住院病案首页专项质控的医疗机构占比67.9%,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首页质控的仅占24.16%。一些医院的住院病案首页还未在临床端实现信息化采集,全部依赖病案人员后期录入,这种方式已不能适应“国考”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需要,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
提升数据质量需要临床医师、编码员、财务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等多部门协作,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与督导机制,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