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信息化

信息化赋能 服务更优质便捷

发布时间:2022-09-11 来源:健康报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不断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持续优化创新、改善服务。9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第16场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进展成效。

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据介绍,10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两大战略融合落地,加快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规范应用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为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群安介绍,当前,制度规范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国家相继出台关于促进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与“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印发“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安全规划,推动形成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大数据发展和“互联网﹢”服务为引领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互联互通的平台基础逐步夯实,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所有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各地建立健全了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

毛群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抗疫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了突破时空限制、免接触的优势,开辟了线上抗疫的“第二战场”。“经过不断努力,已实现‘一省一码’,赋码数据全国共享,核酸检测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全国共享,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毛群安说,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健康码管理,推进健康码互通互认,在支撑疫情防控的同时最大程度为群众正常通行提供便利。

此外,卫生健康领域的便民服务应用成效不断凸显,全国各级医院普遍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分时段预约就诊、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优化就医流程,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明显增强,全行业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切实提升。

群众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作为全国首个获批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的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宋晨阳在会上介绍,宁夏从实体医疗机构出发,激活存量,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能力,建成了覆盖全区40家二级以上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一体化应用平台,二级以上实体医疗机构依托平台开展预约挂号、门诊缴费、在线咨询、电子处方、居家护理等服务,累计服务91.03万人次;从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出发,扩大增量,打造多元化医疗服务新格局,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从规范监管出发,做优质量,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在银川市建设处方审核流转平台,统一审核全市所有医院、社区和互联网医院的处方,缓解基层药师资源不足问题,群众可自行选择就诊医疗机构、距离最近的药店、自助取药机或第三方配送等方式取药。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在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迟蔚蔚介绍,在方便看病就医方面,山东省发放电子健康卡1.49亿张,发放率超过95%;93.2%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线上惠民便民服务;开通出生医学证明线上办理服务,新生儿父母足不出户就可以为孩子申领出生医学证明;8966万份电子健康档案向群众“点对点”开放;群众可以扫码实时查验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执业信息。在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方面,山东深化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发布11个专题库、184项资源目录、约100亿条数据资源,各部门累计调用71.89亿次接口服务,电子证照入库1.54亿张(占全省总量的44%);充分发挥大数据中心海量数据资源优势,构建了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健康指数评价体系。

互联网诊疗可以延伸实体医疗机构的诊疗半径,促进分级诊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阜外医院的互联网诊疗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互联网诊疗就诊人次占门诊总量比例从疫情前的2%快速增长到20%以上。互联网诊疗把医疗服务从院内扩展到院外,从疾病诊治扩展到健康管理,通过视频诊疗、图文问诊、远程会诊、药品快递到家等形式,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一站式解决求医问药问题。医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通过手机端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全流程连续性服务。在线问诊时间延长到48小时,可以让医患双方有更充分的交流沟通时间,保证诊疗效果。此外,医院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为患者提供一对一“7×24小时”全天候智能服务,实现即刻应答、智能分诊等。

针对老年患者在运用智能技术预约挂号、移动支付等方面存在的不便,毛群安指出,一方面,要让老年人共享数字红利,推动数字健康产品易用好用;另一方面,对于确实不能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要保留必要传统渠道。

毛群安介绍,基于上述考虑,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一体化”共享服务、“一码通”融合服务、“一站式”结算服务、“一网办”政务服务、“一盘棋”抗疫服务)便民惠民行动中,就适老化问题作出3个方面的安排。一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创新服务方式“两条腿走路”,既要实现线上服务便捷化,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更要注重线下服务人性化,合理保留传统服务窗口,让老年人等群体感受到细致适宜的服务。二是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办理信息化业务的渠道,医疗机构人工服务窗口要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等为老年人服务。三是进一步优化网上预约挂号、网上问诊等相关技术与服务流程,提供语音咨询引导服务等,尽最大努力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