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今年2月发布的《2019-2020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当前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有:信息技术部门人力资源不足、缺乏充分的资金支持、管理部门协调不到位、医院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科学的信息化规划等。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会长沈韬在“CHIMA·2021 智慧医院规划与信息治理分论坛”上为参会听众详细讲解了“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方法与误区”。他表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法取决于规划目标,并需要通过规划准备、规划编制、规划实施三个通行步骤来摸清家底、分析差距、落实权责、避开误区并顺利实施。他同时强调,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宜超过五年,需根据业务和IT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
建设环境:政策、组织架构、经费保障、培训考核体系等;
业务支持能力:运营管理、临床服务、数据应用、系统业务、客户服务、医辅支持等;
IT治理:项目管理、数据管理机制、运维管理、信息安全保障等;
技术支持:基础设施、网络、存储架构、运算能力、系统集成等。
根据多年从事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经验,沈韬总结了一些医院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容易步入的误区。
误区一:未正确认识/理解信息化建设规划
典型表现一:混淆“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建设规划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实施方案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典型表现二:重立项,轻规划。有的医院已经立项了,却还没有整体规划;为了项目获批,照着立项去临时拼凑规划,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先规划后立项。
典型表现三:没有理解评级标准的本意,生搬硬套。信息技术对医院相关业务起支撑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应围绕医院的战略目标开展,评级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勿“削足适履”,宜“量体裁衣”。
误区二:对新技术盲目崇拜
当前各种IT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他认为,对新技术的应用一定要考虑医院实际情况、业务需求、成本预算、信息安全等各种因素,不能陷入“别人有什么,我也得有什么”的攀比心理,而盲目上马。
误区三:推崇颠覆,偏爱推倒重建
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者,不要老想着“全部推倒,重新建设”,应当有几点认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不是一次性采购。技术必须与管理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未达预期目标不宜一概归于厂商产品不佳、服务不好。
事实上,核心业务系统更换需非常慎重,因为涉及到历史数据的处理和使用、系统接口的再开发、程序磨合、用户培训及使用习惯培养。
他告诉参会听众,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意义有三:一是清理家底的过程,搞清楚医院现在有什么;二是释放戾气的过程,在摸清业务科室、职能部门需求的过程中多多交流;三是凝聚共识的过程。通过规划,让所有人拧成一股绳,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落实权责、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讲座最后,沈韬强调,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宜超过五年,需根据业务和IT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同时也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即便是好的规划,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