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幼保健领域,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关注点之一。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和院感防控水平,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生儿温箱流转溯源系统,正是这一领域的创新实践,它不仅优化了温箱管理流程和效率,在新生儿救治护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痛点与需求
新生儿科作为医院中收治危重新生儿的特殊科室,对感染防控的要求极高。如未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管理,或者温箱等设备设施日常消毒工作不到位,配奶过程存在洁污交叉,都可能引起院内感染暴发。2009年至今国内外曾报道多起新生儿感染致死事件。随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面临着危重新生儿增多、儿科医护资源短缺、NICU床位布局不合理等基础设施设备不足的巨大挑战,在这种日益增长的儿科医疗服务需求与儿科医疗资源严重不对称的局面下,NICU的感染防控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温箱作为新生儿护理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安全。然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1)温箱使用记录、消毒记录依赖手工登记,容易出现遗漏或错误;(2)温箱使用、跟踪与分析无系统精细化管理支撑,难以快速溯源与自动风险监控。(3)纸质管理难以精确记录清洁消毒的时间、时长,消毒操作的质量更难以精细化质控。
而传统的信息化方案,在新生儿温箱管理场景中存在很多难点:(1)温箱是专业的医护产品,但信息化配置差异比较大,普遍缺乏开放互联能力。(2)温箱消毒同质化与监管难。清洁护工流动性大,依赖护士记录和监督消毒清洁质量,依然耗费时间和分散护理精力。(3)缺少空间信息采集能力的信息系统,多一套系统使得医护人员更加分身乏术。(4)患儿因各种情况临时离开床位,流转过程的跟踪缺失导致很多感染因素无法溯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特别强调,要切实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坚守感染防控的底线和红线管理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也制定了《广东省医疗机构新生儿科肠道病毒感染防控指引的通知》,在“感染防控”部分的“隔离要求”中,明确要求广东省各医疗机构“严格实施新生儿温箱流动登记制度”。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一种更高效、更精准的管理方式。
鉴于上述国家政策导向与新生儿科工作实际需求难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研究决定,建立部署新生儿温箱追溯管理系统,最终选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温箱的智能化管理。
二、系统架构 本系统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感知层通过在温箱上安装定位器、在病区部署物联网基站和地面定位标签,实时采集温箱和新生儿的位置信息;传输层综合利用如RFID、蓝牙、Wi-Fi等无线技术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再者通过开放的平台对接医院HIS与病区原有智慧系统,最终形成了一套智能联动的解决方案。 三、能力提升 1.全流程溯源管理 依托智能腕带与温箱定位器的自动感应技术,实现新生儿与温箱的全流程精准匹配。实时对离床、错放等情况进行告警,并确保住院期间的消毒清洁工作高效开展,从而构建起精确、同步且持续的自动化追踪体系,详尽记录新生儿及温箱的流转时间轨迹。 2.便捷智慧病房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还能充分调动病房的原有各种孤立的智能设备,告警和提醒信息能够直接显示到相应床位,以最靠近医护人员工作的地方就可以无缝操作,减少因疏忽导致的感染风险,确保温箱始终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4.感染溯源管理 本系统最核心价值是赋能科室智能化的院感追溯分析能力。系统提供多维度跟踪的方式,从新生儿和温箱之间互查,到多孩之间交叉感染关系,以及感染源在物理床位上的邻近关系,都能一一清晰地追溯,大大提升日常院感管理与事后追查效率。 四、应用成效 1.提升温箱处置合格率 借助本系统的消毒登记自动化记录、电子床头屏联动督促执行机制,以及优化排班策略,并通过录像视频审查的监督手段,确保终末消毒过程可控。自应用本系统以来,温箱终末处置符合率从原先的95%左右显著提升至100%;温箱终末消毒合格率亦从80%提高至90.7%以上,且持续保持并不断优化。 2.降低感染发生率 借助本系统对新生儿科消毒流程的优化,以及对温箱状态和轨迹的精准数据监控,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从2022年的0.92%降至2023年的0.46%。技术手段与流程措施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3.成本与临床最佳实践 婴儿腕带确保新生儿与温箱匹配,是系统运转的关键耗材,成本均由医院承担。我们基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最佳实践,设计了一套契合我们实际需求的新型耗材方案,并反向授权给厂家使用,将耗材成本持续压缩至低于10元/人,年综合医疗资源成本因此降低了约12万元。 五、部署建议 温箱溯源系统架构相对简洁,在多新生儿科病区的应用背景下,成效尤为显著。通常,大型儿童专科医院预算充足,或已配备完善的WIFI、RFID、蓝牙等无线网络,实现高密度部署,且通过与院内现有的HIS或其他集成平台系统对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对于中小型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若预算安排有限,可考虑采用轻量化的解决方案,例如更科学地调整床位布局下,部署基于LORA传输协议的远距离低密度物联网设备,以降低对高精度定位设备的依赖。 六、总结 新生儿温箱流转溯源系统的成功应用,为妇幼保健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宝贵经验。新技术手段助力院感防控合规,且切实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实现质量管理、器械全程可追溯,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实现新生儿日常医护工作效率的提升,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促进医院与员工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