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以下简称“电子病历评级”)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试金石”,其中4级评审更是对医院数据规范化、流程闭环化的全面考验。然而,不少医院在冲刺4级时,常因材料准备不充分、细节把控不到位而“卡壳”。今天,我们结合最新梳理的电子病历4级材料常见问题图谱,为大家拆解评审中的高频“雷区”,助你高效避坑!
覆盖不足:部分医院仅验证1-2个应用场景,未达到“三种以上场景”要求(如门诊、住院、急诊需分别实证); 范围模糊:检查系统信息化覆盖不完整(如影像科室遗漏放射、超声等模块),或检验处理共享未提供“事先核证”依据。 字典不统一:检查项目、检验项目缺乏全院统一字典,药品字典维护与实际调用存在“两张皮”; 医嘱关联错误:常见“医嘱申请与报告结果脱节”“用住院号代替病案号关联”等不规范操作,导致数据溯源困难。
影像存储不达标:检查图像未按DICOM格式存储,或病房护士查看影像的路径未实证;
检查安排缺漏:检查项目缺乏“注意事项维护记录”,不同专科检查的“灰阶窗宽窗位调整”无痕迹可查。 标本全流程断层:标本采集、运输、检验的记录未实现共享,或缺少“标本字典维护实证材料”; 危急值处理不闭环:危急值操作无历史列表记录,检验报告异常结果未标注规则,数值曲线图缺失实证。
质控规则空转:未提供“时限质控规则维护记录”,质控结果跨部门交换不完整;
存储不合规:病历保存时间未达规范要求(如门诊病历至少保存15年),网络管理制度缺少执行记录。
实证逻辑混乱:部分材料“关联性不足”,无法验证流程闭环;
编排细节失误:如“不变证项目仍列举目录”“申请免测项未单独说明并盖章”,暴露管理粗放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医院在准备材料时需做到“三个明确”:
明确实证标准:对照《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逐项梳理“必选场景”(如检查安排需共享给医生、护士、患者三种角色),确保材料“有场景、有数据、有签名”; 强化细节闭环:重点关注“字典统一”“医嘱关联”“影像存储”等核心环节,通过“模拟追溯”验证流程完整性(如从医嘱申请到报告归档的全链条记录); 规范材料编排:按“问题-措施-实证”逻辑整理,避免冗余内容,对“免测项”“特殊情况”需单独说明并盖章,减少形式化错误。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