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后勤

医院后勤服务外包用工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智医后勤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医院后勤服务外包用工存在的风险

及应对措施研究

摘要:医院后勤制度在医改过程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医院后勤服务的目标应致力于“患者满意、医院满意、临床满意、职工满意”。核心宗旨即规范管理、提质增效。社会化用工是现代医院后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实现公立医院医、教、研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公立医院实现稳定运行的重中之重。当前,医院后勤服务过分依赖社会化,但后勤服务社会化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管理成本缺少有效统计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现状,明确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介绍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探索新的后勤社会化服务模式,保障医院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关键词:医院后勤;后勤服务;社会化用工;后勤管理

医院后勤工作是医院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多年以来医院后勤为医院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后勤服务社会化便是其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这也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一个缩影。但医疗行业毕竟有着本身与众不同的特点,而且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时间较短,后勤社会化服务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诸多不足,必须要及时制订合理的措施予以应对,才能适应现阶段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需要,为医院发展夯实根基。


一、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概述

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指的是基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医院将一部分后勤工作交给相应的社会部门承担,在合理竞争的前提下,从而实现逐步开放管理的目的,实现医院后勤服务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平台的作用,为医院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主要优点:①促进管理稳定运行;②节约管理费用;③落实管理措施;④引进高素质人才;⑤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为医院创造更高的利润。

二、医院后勤社会化用工现状

最早提出外包概念的学者为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我国财政部2010年推出《企业业务外包规定》,详细讲解了企业外包的内容,业务外包指的是企业在实现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前提下,将生产经营中的一些业务交给企业外部的专业部门来完成。医院业务外包的主要内容有清理卫生、物品运输、保安、洗涤物品、设备运营与维护、停车、餐饮、绿化养护、IT等。2018年6月,国家卫生部推出《改革医院部门医师审批工作》,支持医院部门在医疗业务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可以将检验、物品消毒等各项工作交给具有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与器械消毒等专业资质的公司管理,从而将公立医院业务外包的内容进行了拓展。

三、后勤社会化用工不足之处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医院在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部门的支持下,后勤社会化服务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原因有下面这些。

3.1

行业认知不足

医院后勤在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后勤服务工作交给外包管理公司负责。但国内还不具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医疗后勤服务公司,有的后勤管理公司与医院联合后,不能全面了解医院后勤服务内容,没有与医疗行业共同经营的经验,甚至有的公司管理与服务人员不具备经营资格,因此社会化服务公司与医院联合过程中不能展现应有的作用,针对患者和医院的需求认知不够,医院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管理模式不能及时创新,大量服务工作不能如期完成,这些均与医院后勤服务工作存在较大差距。

3.2

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院部门不具备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当前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与医院完善的行业规定不相适应,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监督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再有,医院内部管理存在一定不足,日常工作中将医疗服务置于第一位,对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不严。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内容繁多,涉及人员较为复杂。大多情况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后,不能及时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后勤服务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引发医院管理人员、广大员工不能理解后勤工作。

3.3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技能和人员成长受限

社会各界不能正确理解后勤工作,认为后勤服务不需高素质人才,后勤工作内容主要是一些内部杂乱事务的管理,不需要技术技能。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不能为工作人员支付充足的薪金,不具备充足的福利,公司内部人员不能晋升,因此大量人才离去,那些学历较高、掌握先进技术、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不会进入服务公司。因此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只能使用大量临时工,但这些人员年龄较大、学历不高、不具备专业技术、离职人员多,对本职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再有,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不能定期开展员工教育与培训,因此员工素质得不到提升,大量工作面临诸多困难,这些均与现代化医院后勤工作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制约着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3.4

信息化建设不足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

运用欠缺

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主要针对医院内部行政工作人员、医生、护理人员、病人、病人家属等进行,其服务对象繁多且复杂。后勤社会化服务化公司管理以直线为主,内部信息不能及时传播,员工交流不畅。再有,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还没有最终完成,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一味遵循传统管理模式,过于注重运行成本,管理模式以粗放式为主,导致医院社会化服务不能实现信息化。有的医院虽然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但管理方式不主动不积极,管理效率不高,导致大量科学技术形同虚设。

四、后勤社会化用工应对措施

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化医院管理发展的方向,必须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管理方法,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可做好下面这些工作。

4.1

加大行业招标范围与管理

医院后勤服务工作要以医疗服务为核心,要致力于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标准,因此实现专业化发展成为必然。而要想实现专业化发展,则必须要对行业标准与服务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要通过同类医院、同行业参观学习、观看新闻等各种方法了解较为先进的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运行情况。在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招标过程中,可鼓励大量同行参与竞争。再有,在公开招标过程中,要着重审核企业经济情况、经营资质、工作成绩等,还需利用国家征信制度、诚信制度对企业进行管理,坚决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才能促进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工作不断提高质量,为医院健康发展夯实根基。

4.2

完善健全制度体系与实施

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认真对待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的监督与管理,才能保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落实各项监督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医院竞争力。要根据医院后勤服务中存在的不足,组建不同级别的监督管理力量,可考虑将监督管理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鼓励护理部门、门诊部门、纪监部门等参与监督,其中财务管理部门、纪律监督部门对公司招投标承担责任,力争节约管理资金;门诊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科等对物业服务负责管理,监督其将物业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网络。在进一步加强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定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对现有后勤管理制度不断更新,以此推动医院后勤服务工作的稳定运行。做好上述各项工作后,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必将展现发展活力,提高管理水平,为医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3

建设人才队伍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只有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医院内部管理工作才能展现旺盛的生命力。第一,要定期调整员工工资,以此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第二,鼓励社会中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以此为后勤工作稳定运行打下基础;第三,定期组织有关员工进行培训,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督促其在医院后勤服务工作中大胆创新,使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充满发展活力。再有,医院还需重视内部文化建设。外包公司员工不是医院编制人员,但其也对外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医院管理人员要平等对待外包企业员工,鼓励工作人员认真对待本职工作,本着“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定期审核自己的言行。通过培训帮助全体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为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4.4

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人才素质更好

的运用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创建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栏目,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先进的医疗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大量信息,同时也为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实现信息即时反馈创造有利条件,保证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内部信息随时传播,在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后勤社会化服务公司管理模式得以创新,粗放式管理方法逐步淘汰,强调细节管理成为现实,进一步实现了定性工作向定量工作的转变。再有,还需与服务对象进行即时交流,可利用微信、QQ等网络交流方式,还可借助意见箱、座谈会等各种方法,与服务对象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从而保证了后勤社会化服务工作的稳定运行,为医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五、结语

总之,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表明后勤服务逐步实现了独立运行,其服务网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医院后勤服务在实现市场化运行的过程中,还需认真分析市场运行规律,力争实现科学化运行。再有,医院要重视创建一支高质量的后勤管理团队,集中医院人力、财力、物力等致力于医疗科学研究,从而帮助医院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在进一步压缩医院运行成本的前提下,支持医院后勤服务实现产业化运行,从而满足广大患者的服务需求,为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