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后勤

ChatGPT 火爆全球!中医会被 AI 取代吗?鹰眼智慧中医有话说

发布时间:2023-02-17 来源:鹰眼智慧中医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一夜之间,关于ChatGPT的话题连上多个热搜,微软更是计划追加100亿美元投资ChatGPT开发商。作为中医群体的代表之一,鹰眼智慧中医最关心的无非就是 AI 到底能给中医带来哪些影响?中医会不会被AI取代?

微信图片_20230217152613.jpg

ChatGPT是什么?

◆ ◆ ◆ ◆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和人一样来聊天交流,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


虽然听起来不像什么新技术,但现在ChatGPT已经可以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创作诗歌、故事、图片,敲代码、做导购、当客服、营销策划等等,而且完成质量还挺高。一向高调的马斯克在使用ChatGPT后的感受则是“好到吓人”,甚至断言,“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


  • 程序员评价ChatGPT写的代码非常工整漂亮

  • 以色列总统用ChatGPT写演讲稿并公开发表

  • 密歇根大学学生用ChatGPT写出了“全班最好的论文”


微信图片_20230217152250.jpg


可以说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一位清华大学教授对此表示,ChatGPT的水平已超过90%的人类。不少和ChatGPT“聊过天”的网友纷纷感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ChatGPT做不到的”。



◆ ◆ ◆ ◆

ChatGPT 会抢打工人的饭碗?

◆ ◆ ◆ ◆


事实证明,人工智能有能力完成很多复杂的事情,再加上超强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取代很多基础工作。也正因此,许多人慨叹可能未来饭碗不保。


ChatGPT的海量信息和中规中矩的表达方式,适合应用于那些机械化操作、较为依赖重复性和记忆性的行业。比如一般的公文写作、常规新闻写作、自媒体的行业分析短文、某些行业和商品的推广文案等,都是ChatGPT的“特长”,还有数据统计分析、客户服务等等。这条技术路径如果继续走下去,确实会对一些工作岗位造成威胁。



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Chinmay Hegde认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有被AI代替的风险。


微信图片_20230217152313.png

◆ ◆ ◆ ◆

中医发展的“困局”

◆ ◆ ◆ ◆

设想一下,当你去看中医时,不再是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而是由一个“机器人”帮你看病:通过“智能机器人”的观察,可以获得你的体温、舌象、面象、体貌、精神等各项数据;通过与“智能机器人”对话,捕捉到你的症状、疾病等信息;并通过各种智能传感器,收集你的脉象等各类体征;最后“智能大脑”进行辨证分析,给出用药处方及调理建议。



是不是有一种穿越未来的感觉?而现在这一切都不是空想,中医的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向我们一步一步走来。在中医漫长的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上,中医的水平一直不比西医差。但在最近200多年间,西医由于融合了其他科学领域的进步成果,快速取得大幅进步。而相比之下,中医的发展比较孤立,进步有限


过去许多老中医会记载出诊情况,但是除了皇权世袭、达官贵人的病历,普通百姓的病例保留下来的很少。即使有一些医案和文献,多数记录的是病人症状,有些隐藏的因素并没有记录,如体貌、体征、精神状态等微观特征。更别提某些中医派系的传人,不愿意公开其家族传承秘方,不愿将其轻易传人,时间一长也就丢失了。长此以往,使得中医容易陷入“发明—丢失—再发明—再丢失”的怪圈。

微信图片_20230217152316.png


◆ ◆ ◆ ◆

人工智能可以为中医诊疗带来什么?

◆ ◆ ◆ ◆


我们会发现,说到看中医,很多人往往会选择老中医。为什么?因为老中医更有经验,而经验的本质其实就是数据


利用现代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可以将老中医的经验进行数字化记录、分析并保存,并融入名医大师的诊疗思路、辨证逻辑和处方经验,通过可视化数据进行展示。使更多年轻中医师能够更轻松地掌握名老中医的辨证及诊疗思维,快速提升自身的诊疗能力,帮助中医进行有效传承。


尤其对于水平有限的基层中医师,他们可以通过一套成熟的涵盖“检、诊、疗、评、管”五大环节的智能解决方案,就能在临床工作中便捷地辨证抓证,同时还会开具大师级别的中医处方,并进行长期跟踪管理。


作为智慧中医领域的领创者,鹰眼智慧中医创新推出的“检、诊、疗、评、管”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已能轻松实现上述场景。



  • “检”,主要辨识人体健康状态,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采集足够多的中医主观感受与客观体征数据;

  • “诊”:基于中医诊断学原理,采用群体智慧数学方法实现多诊合参,进而实现个性化健康状态准确辨识

  • “疗”:是基于人体健康状态辨识结果,针对处于未病态、欲病态和已病态个体,进行健康状态干预行为;

  • “评”:以数据为基础,对个体当下健康状态、调理前后状态变化、健康状态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可视化评测;

  • “管”:为个体提供良好交互体验、温馨体贴、科学精准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的监测、干预、状态评估、 行为管理服务。


    通过这套体系化的智能解决方案,为医生提供高可靠性的临床诊疗参考意见,协助医生提升诊断的效率,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于医疗水平有限、医学资源匮乏、短期内快速成长困难的年轻中医师来说,将大大解决他们的困扰,同时也将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提高整体中医诊疗水平,打破中医传承难、发展慢的困局


除此之外,鹰眼智慧中医还对“检、诊、疗、评、管”赋予更加深远的重任——通过“新模式、新平台、新生态”三大基本要素,赋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目前,鹰眼“检、诊、疗、评、管”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实施了网络化部署,正在快速实现规模化覆盖,已基本织就了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创新融合发展的“全民健康一张网”,更好地践行了国家提倡的让人人受益的普惠医疗理念。成为医疗机构建设中医科、治未病科,发展医共体、医联体的新动能;并为各类药店、诊所、中医馆及大健康机构的特色运营,提供了新抓手;更是支撑“健康中国2030”、健康城市、健康社区建设的新举措。


可以预知,如果在ChatGPT技术的加持下,鹰眼智慧中医会继续丰富应用场景,例如中医问诊、病例随访、健康管理,以及开展相关研究等,我们相信ChatGPT在中医领域还会给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多惊喜!



◆ ◆ ◆ ◆

中医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 ◆ ◆ ◆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相信不少中医师都会有这样的顾虑:未来的人工智能诊断发展将愈加完善,面对如此强大的中医诊疗系统,我们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明确告诉你:其实无需担忧


微信图片_20230217152321.png

1

人工智能缺乏情感

患者在看诊过程中,医生的共情能力及人文关怀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一环。医生的一句安慰,对患者而言,也是一剂良药。中医,可以说是人“身体层面”与“心灵层面”间的桥梁,他们既可以通过对身体的治疗影响到心神,也可以通过对心神的疗愈影响到身体,这样充满“灵性”的医疗手段,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具备的。


2

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像人一样思考

现在的人工智能尚未发展到足以取代人类的地步,还不能完全像人一样思考,不具备对复杂和抽象系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尤其在医疗这个特殊领域,需要更加谨慎对待。


3

中医人工智能技术仍需迭代

中医分很多流派,不同流派间的理论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会对计算机学习造成障碍,需要经历漫长的数据清洗和技术迭代才能解决。


微信图片_20230217152324.png


正如上述图片ChatGPT的回答,我们不应该担心人工智能会使一些职业失业,而应该考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医领域里的青年医师会越来越多他们身边也都将配有一台人工智能中医辅助诊疗设备,这种加持与辅助让中医诊断不再受年龄与经验的限制,可与人工智能一同诊断、互助、学习、发展......这,或许就是未来中医发展最美的样子。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