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后勤

医院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3-10-13 来源:医院后勤官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一、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点

(一) 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了在发生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医疗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死亡和流行病的传播,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预案。


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应急处理程序要点


1.处理原则

(1)进入感染区域(门急诊、病房) 诊断治疗护理病人时,应注意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

(2)一旦疫情扩散,指导做好相应防护。

(3)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确诊病人接触人群的隔离。


2.明确职责

明确医院分管院长作为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突发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医务部门负责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中病人的诊治工作。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设施维护及事件中的安全警戒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3.应急演练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前,应编写应急演练方案,准备应急演练物资。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做好应急演练总结.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整改。


4.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

公共卫生事件按发现病例数多少,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少于3 人,第类少于 10 人,第三类大于等于 10 人。

(1)发现病例少于 3 人:范围可控,不至于对全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①病例隔离诊治,同时上报上级医疗主管部门,由医务部门牵头。

②病例诊治过程中,需要的各类物资,病例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染性物品,由后勤保障部门处置。

③病例诊治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部门落实。

(2)确诊 3~ 10 名病例,对社会造成潜在的危害。

①积极诊治确诊病例,上报疫情,查找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②立刻上报医院分管后勤副院长,分管副院长根据事件情况安排后勤保障各项措施,以及传染源的控制和处置。

(3)确诊病例大于 10 例,对社会稳定和公众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①全力救治病例,早发现、早治疗。病人情况向全社会公布,每天一报。

②落实专门区域,安置可疑病例和接触病例,严格控制疫情传播,做好冬类人群的后勤保障工作。


5. 应急结束

经确认病例都已痊愈,隔离观察群众也已超过发病期后,向医院分管副院长报告,分管副院长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应急。应急演练结束后应急现场工作人员撤除警戒,恢复现场正常状态。


6.事件调查及上报

(1)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和人员发病率及传染性等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做好调查记录,记录要妥善保管。

(2)大型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分析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经医务部门审核后,上报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管副院长根据调查分析报告,对相关部门及应急小组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7.人员保护

(1)进入现场的医护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橡胶手套、乳胶手套 )、鞋套、长筒胶靴、医用工作服、医用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2)疑似病例尽早治疗。

(3)与确诊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医学观察。

(4)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严格按专家组制订的方案执行。


8.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感染源的处置

(1)对疫情发生的,消灭感染源处理和无害化处理。

(2)对相应更大范围的预防性消毒。

(3)洗手:接触确诊和疑似病例后,接触感染伤口和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离开隔离区、ICU 等污染区,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后。


9.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中确诊病例排泄物的处理

(1)稀薄的,每 1000mL 加漂白粉 50g,搅拌均与放置 2 小时。

(2)成形粪便,20%漂白粉乳剂2 份加在1份卷便中,混与作用2小时。

(3)对厕所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按粪便量的十分之一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 24 小时。



二、案例分享


H7N9 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2013 年 3 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 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2013 年 4 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2013 年 4 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 年 4 月经调查,H7N9 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截至 2015 年 1 月 10 日,全国已确诊 134 人,37 人死亡,76 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福建、东莞、汕尾等地。


1.防治经过

根据诊疗方案,应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并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同时印发的《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 第一版)》明确规定,同时具备 4项条件的病例为监测病例:发热(腋下体温 38℃):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防控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 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当日还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实行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例个案报告制度。自 4 月4 日起,在已报告确诊病例的省份启动疫情信息日报告制度。通知要求,一旦发现病例,要及时报告,并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情溯源、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2.治疗方案

(1) 2013年4 月3 日发布。

国家卫计委 2013年4月3日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防控方案》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根据《人感染 H7N9 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 1版)》,人感染 H79 禽流感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 H7N9 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现阶段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 周内接触过禽类者。诊疗方案指出,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 7 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C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2) 2013年4 月10 日发布。

国家卫计委 2013 年 4 月10 日晚再次发布《人感染 H7N9 禽流感诊疗方案》:自2013 年 2 月以来,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其中确诊人感染 H7N9禽流感 33 例,9 例死亡,均为散发病例。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病毒传染源问题,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分离出 H7N9 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 H7N9 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现尚无人际传播的确切证据。


3.案例分析

(1)H7N9 病人尸体,尽快火化。

(2)集中扑杀后的大量动物尸体,焚烧或喷洒消毒剂后,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必须防止水源污染。

(3)确诊和疑似 H7N9 病人的餐具消毒:首选煮沸消毒,15 分钟;或0.1%过氧乙酸浸泡 20分钟;或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20 分钟。

(4)确诊和疑似 H7N9 病人的纺织品消毒:耐热纺织品,煮沸消毒 30分钟或用含有效氯 250mg/L 消毒剂浸泡30 分钟;不耐热纺织品,用过氧Z酸熏蒸消毒,消毒时将消毒的纺织品悬挂在密闭的房间,按每立方米 15%过氧乙酸 7mL,放置在容器中,加热熏蒸 2小时。

(5)运输工具的消毒: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0.1% 过氧乙酸或含有效氯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1 小时。

(6)垃圾:尽可能焚烧,也可喷洒含 10000mg/L 有效氯消毒剂,作用1 小时以上,并深埋。

(7)污水:含氯达4~6mg/L。

(8)空气消毒:密闭门窗,按每立方米 15% 过氧乙酸 7mL (1g/m³),加热熏蒸1小时;或 0.5%过氧乙酸(8mL/m³)气溶胶喷雾消毒 30 分钟。


4.防控警示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早期发现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例。

(2)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

(3)指导各个地区开展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三、应急物资准备


(一)配备原则

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处置、预防的特点进行资源配置。


(二)配备要求

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需的应急物资应符合实用性、功能性安全性、耐用性以及各医疗机构实际需要的原则,应满足医疗救护现场院前应急处置和医院应急隔离病房、ICU 等医护人员所承担诊治任务的需要。


(三)配备内容

(1)应急物资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医疗诊治、个体防护、警戒通信、转移病人、洗消等物资及其他器材。

(2)配备要求:在医院集中诊治区域和 ICU 中心,应急医用物资应存放在专用柜或指定地点,应急物资配备标准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 1 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医院配备标准

微信图片_20231012212604.jpg


(3) 医护人员个人应急防护配备要求: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表 2 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应急装备配备标准

微信图片_20231012212609.jpg


(4)管理和维护。

①医院应建立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制度和台账,主要包括:物资清单,物资使用管理制度,物资测试检修制度,物资租用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物资调用和使用记录,物资检查维护、报废及更新记录等。

②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资应明确专人管理;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对应急物资进行日常检查、定期维护保养;应急物资应存放在便于取用的固定场所,摆放整齐,不得随意摆放、挪作他用。

③应急物资应保持完好,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物资若有损坏或影响安全使用的,应及时修理、更换或报废。

④应急物资的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熟悉装备的用途、技术性能及有关使用说明资料,并遵守操作规程。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