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评审迎评过程中,医院后勤管理需要针对医院评审标准中后勤管理的八大内容制定相应计划。
一、安全与防护
首先制定巡查计划,其次按计划巡查,巡查过程中马上整改,并根据巡查计划进行整改。在医院内提供安全可靠的硬件环境,需要通过人员身份识别、院内治安管理、重点区域监控等举措同步配合。对员工、病人、访客及外来服务人员进行相应的人员身份识别;完善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硬件设施,避免监控死角,加强安保巡逻维持公共秩序,注重防爆、防投毒等安全隐患;对重点区域包括ICU、手术室、药房、核医学科、放射科、消毒供应部、氧站、水电供给等加强监控,注重对妇产科、儿科的安全保障,开展防跌倒、防坠楼、防撞项目。
二、有害物质管理
对有害化学品的管理主要通过制定化学品清单,对存量进行限制,遵循存放标准如重点部门双人双锁存放管理,加强防护与应急管理。对于医疗垃圾分类,进行有害标识,规范运送,加强防护与应急管理。危害物质防护措施包括设有应急箱,内含吸水纸、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围裙、黄色垃圾袋等;急救处理设施包括喷淋、冲眼器等。同时,加强对有害物质泄露和紧急处理演练,保障应急应变能力。
三、消防安全管理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确保消防设施有效,对所有员工进行消防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面向全院开展禁烟活动。消防安全隐患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医院必须对消防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具体措施包括消防门定期更新、维修,消防墙穿透封堵,消防设施巡查,消防、禁烟标识制作张贴,用电线路及大功率电器排查,控烟、消防通道的整治等。消防安全是医院评审标准中重点设施安全检查项目,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掌握国际通行的火灾疏散流程必不可少。
四、医疗设备管理
通过整理医疗设备清单,定期检查测试,进行预防式维护,从而达到质量监控的效果。医疗设备管理包括电气安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医疗设备临床应用风险评估、医疗设备应急管理、预防性维护和设备维修、库房管理等。通过对全院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方面的检查,对存在的用电隐患进行整改,规范医疗设备的用电安全。
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全院医疗设备临床风险评估工作,并将其植入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呼吸机等高风险设备加强管理,提升高风险设备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完成全院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使医疗设备完好率有所提高,确保医疗设备安全、可靠,降低临床风险。加强对库房物品的检查,如发现账物数不相符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努力整改,确保持续改进。
五、公共(硬件)设施管理
制定公共设施清单,定期检查测试,预防性维护,进行水电演练。建立公用设施维保标准,生命支持系统设施的主要部件、配件必须有备用,例如:电力和紧急备用电力、净化水、氧气及其他医用气体等。院内感染控制,所有需要控制感染传播的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例如:污水处理系统、供水系统、冰箱、被服消毒设备等。减灾系统这类设施用于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必须按照行业规范标准进行维护、验收。例如:消防门、火灾预警、报警和灭火系统、消防墙穿透等。合理化管理,通过有效地管理预防、缓解并快速恢复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例如:全院门锁集中管理、用电器和电源延长线管理、高层窗户限位器安装等。
六、应急事件管理
制定风险清单,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医院是灾难和突发事件救援的重要场所,紧急事件发生将导致人力、物力等资源调整,因此需要改变医院原有运行系统:食品、物资、药品供应、电力、水力、通信、燃料等,建立一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并且需要定期对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后勤部门应明确的事项有:明确各种危害、危险和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明确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策略;确保有效资源,包括后备资源(场地、能源、设备、技术支持、生命支持等),重视与供电局、水务集团等院外组织的合作,突发事件中如何分配员工的任务和责任。
七、院感防护
院感致力于降低患者及探视者、员工、其他医院工作实习人员发生感染的风险,降低重大流行性感染的风险、发展趋势和感染率。院感防护后勤工作包括手卫生培训、人员餐饮、污水及废弃物、医院修建、新风等设备、被服管理等。尤其在医院修建过程中,所有建筑工程,包括新建改建项目、维修工程、管线安装工程、油漆粉刷工程、常规检修工程都必须经过院感风险评估。所有工程项目根据感染风险级别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高风险工程须填写医院感染风险及审批表并得到医院感染科批准方可施工。所有工程由医院感染科不定时检查;高风险项目医院感染控制科有书面的检查结果记录并存档。高风险工程完工后由医院感染科检查通过后方能投入使用。与院感相关的公用关键设施系统包括通风管道、生物安全柜、饮水装置、医用氧气、污水系统等。
八、外包服务监管
后勤应加强外包服务合同的监管,保证这些服务能够满足病人需求,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而得到监控。通过合同约束,对工作目标和满意度进行监管考核达到改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