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与大脑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信号网络,肠道内的神经足细胞可以直接与大脑“通讯交流”。不仅如此,肠道微生物群也能够介入、甚至参与交流,通过释放特定化学信号影响神经元信号,调节个人的情绪和进食偏好。例如,这些微生物能够区分真实糖或替代糖,驱动人类产生特定的食欲。动物实验显示,无菌小鼠表现出更高焦虑行为,补充特定肠道微生物之后,情绪趋于稳定。这意味着,肠道微生物菌群不仅维持肠道健康,还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进而作用于情绪和焦虑控制脑区域。在人类和动物实验中,调整微生物群(如补充益生菌),也能显著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精神疾病专家认为,不同饮食结构能改变肠道微生态,反过来影响大脑健康和心理状态。例如,高糖或高脂饮食可能导致易胖型肠道微生物占优,从而调整食欲和能量代谢。有研究还显示,社交能力、压力应对等心理行为也可能由特定的肠道菌种参与调控。当然,目前关于“微生物-肠-脑轴”的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科学家已初步建立——肠道微生物既能通过神经和免疫通路参与人的高级思维和情绪调节,也为未来开发新型情绪障碍干预措施(如益生菌治疗)打开新思路。这将预示着个人的肠道健康不仅关乎消化功能,还可能是个人情绪健康的“新钥匙”。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