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工智能助力医疗行业变革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有望精简医疗机构的行政和护理流程。2019年至2022年间,医疗AI领域股权融资315亿美元,在人工智能并购方面,医疗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数字技术风险资本投资额从393亿美元降至275亿美元,降幅达30%。不过,相关投资水平仍然远高于疫情前水平,除2021年出现投资额激增外,总体融资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
人工智能有望带来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模式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未来五年,如果美国广泛采用人工智能,每年可节省多达3,600亿美元资金——约占该国医疗支出的10%。对于医院,节省资金主要来自临床运营、质量和安全的改善;对于医生,主要来自持续的护理;对于医疗支付方,主要来自保险索赔和供应商关系管理方面的改善。人工智能通过自动化行政任务和优化流程,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在美国,AI帮助医院审查患者病历和医疗政策、减少保险索赔错误和积压。此外,AI减轻了医生的行政负担,使其能更多关注患者护理。芬兰利用AI推动医疗体系改革,目标是到2030年为大多数公民提供数字化、个性化医疗服务。除了精简行政事务外,人工智能还可基于患者独特的健康档案,帮助预测患者预后,推荐治疗方案,并提醒医生注意诸如禁忌药物或过敏等问题。基于电子健康记录和可穿戴设备数据,可助力早期疾病检测和放射成像解读。医疗系统需要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2020年,全球医疗行业产生超2.3ZB数据。预计到2026年,可互操作的临床数据市场规模将翻一番,增至62亿美元。短期内,人工智能可有效解释和回应问询,改善患者互动,人工智能集成实时翻译功能,可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有助于实现医疗公平。零售环境下,人工智能可以更低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沃尔玛、亚马逊、百思买等公司均已开设零售医疗服务业务或已试水该领域,以低成本方式提供许多基本服务。凭借增强现实、智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可能会进一步模糊人类与技术之间的界限。未来,人工智能有望为以下三个关键医疗领域提供协助:
- 智能诊断:利用体外诊断、医学成像、电子健康记录、可穿戴设备等信息,帮助医生作出精准诊断。
- 个性化自适应医疗方案:通过解读来自智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生物标志物数据,生成治疗方案,如睡眠分析、饮食建议等。
- 人口健康管理:分析大型数据集,识别对于发现人口健康趋势至关重要的模式,如宫颈癌等疾病的风险因素和预测因素。
人工智能的采用取决于医疗机构、医疗从业者以及消费者对该技术的信任程度和接受程度。为此,技术应保证数据透明化(明确数据用途)、算法可解释性、运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问责制与透明度:人工智能应具可审查性,信息来源可追踪。
- 可解释性与可解读性:医疗人工智能必须清楚阐明其生成结果的过程。
- 公平性与公正性:不得增加特定群体遭受偏见或不良结果的风险。
公司应尽早投资于人工智能,并确定在整个价值链中应用人工智能的机会,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须采取措施,确保负责任地部署人工智能,保证人工智能的使用及相关流程透明且可审查。医疗成本决定着全球医疗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自2020年以来,多数国家的人均医疗成本有所上涨。2022年,美国的人均医疗支出超过12,500美元,相当于该国GDP的17%,预计2027年,美国人均医疗支出将达到17,000美元以上。受疫情影响,医护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成本增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愈发受到重视。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导致医疗成本上涨的一大主要因素,例如,美国专业护理机构的全职员工减少了18%,但其劳动力成本仍然增加30.8%。此外,大规模通货膨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通货膨胀是导致其医疗费用负担能力下降的首要原因。随着长期护理成本的增加,各国正采用不同的医疗支付模式解决该问题。德国和日本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经济支持;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采用基于经济状况调查的制度提供经济支持;法国采用混合供资方法,将收入调整后的全民医疗保险和私人保险相结合;美国依靠公共和私人资金共同供资,其中包括患者自付费用。同时,全球医疗机构均已开始采用虚拟病房和人工智能诊断工具等创新技术,以降低年龄相关的疾病护理成本。医疗成本上涨致使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下降。为了改善发展中地区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医疗机构正加紧提升发展中地区医疗用品的供应和治疗方法。即使在富裕国家,为改善医疗服务可及性所作的努力有时也没能奏效。德勤美国近期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每年因医疗不公平问题遭受的损失约为3,200亿美元。如果医疗差距得不到弥合,到2040年,这一数额可能会增至1万亿美元或更多。为减少医疗不公平现象、提高可负担性与可及性,医疗机构所采取的步骤包括:
- 借助合作带动多机构采取行动,如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系统
- 促进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服务,以满足区域需要,并明确致力于减少医疗不公平现象
- 通过倡导组织将以医疗公平为重点的质量改进方案与各项倡议结合起来
医疗旅游作为降低医疗成本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和保险公司的青睐。亚洲、印度、泰国和土耳其已成为医疗旅游热门目的地。据估计,仅在2022年,就有超过787,000美国人离境求医。医疗费用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2022年,费用超过5,000 美元的手术在美国医疗旅游手术中所占比例从2017年的5%增至22%。在当前的成本环境下,医疗机构应聚焦改革医疗服务方式、优化运营模式、优先进行人力投资、采用数字化战略来实现组织变革:
- 改革医疗服务方式: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到零售诊所和急救中心就医,医疗机构通过对这些替代性医疗机构进行战略投资,改进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 优化运营模式:医疗机构应考量各种不同的运营模式,如固定价格模式、基于风险的模式、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式、以成果为导向的模式等。
- 优先进行人力投资:医疗机构应优先投资于员工体验与发展,如提供留任奖金、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开展培训等。
- 采用数字化战略: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优势,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协调一致的数字化战略,而不是单单推行临时性的渐进式数字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