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是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和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破制约经济周期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和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市场,全面推进我国市场由大变强,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全面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利用有限的要素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地方特色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然而,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大多被动采用境外企业和组织制定的标准,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制造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有望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带动产业规模,通过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合作,推动标准的形成,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紧密衔接,深化高端产业链发展,以高效、协调的经济形态迎接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将给各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亿欧大健康通过梳理,将《意见》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影响总结如下:
首先,医疗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有望加快。
《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促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
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社会的基本元素。促进数据的合理应用,将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意见》的发布将推动医疗数据互联的进一步发展。
此前,《“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求夯实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医疗健康大数据基础,推进互联互通信息标准应用,消除信息壁垒,畅通部门、地区、行业间数据共享渠道,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卫健委先后推出了2017版和2020版《医院信息互联标准化成熟度评估方案》,以评估促建设。2022年2月16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0294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国家卫健委正在研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和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等全国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然而,目前的医疗数据互联仍然面临着数据完整性低、标准化不足、缺乏集成性和一致性差等问题。《意见》的发布,将逐步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从数据治疗的顶层设计入手,促进医院层面和医院之间的数据统一管理,在保障患者诊疗数据安全的同时,提高临床数据的可及性。
《意见》的发布,将加速AI医疗的产业应用。
人工智能在疫情发现、跟踪监测、智能诊断、数字治疗和智能护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AI医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数据管理和监管创新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意见》的发布,将推动完善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规范数据开发利用场景。人工智能有望在政府监管下挖掘医疗大数据的价值,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增强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第二,互联网医疗的规范发展
《意见》着力破规并举,完善制度,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清理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统一市场监管规则。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意见》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此前,国家卫健委已要求各地在审批互联网医院前,建立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省级监管平台,并要求医疗互联网医疗服务全程可追溯、可追溯。互联网医院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意见》的颁布,将规范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避免网上销售处方药、虚假互联网医疗广告等乱象干扰互联网医疗的有序发展。
第三,医学科技创新将更加开放。
《意见》建议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鼓励不同地区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强科技领域国际合作。
中国的创新医疗仪器在政府的支持和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发展迅速,但前期研发的高额投入仍然让大多数科研人员望而却步。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将极大地推动社会创新和生产力解放,促进生物医药和创新仪器的研发,使医学科技创新更加开放。
此外,《意见》还提到,聚焦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动形成消费维权事项公开清单,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实行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