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规划中主体缺位
信息化规划所涉及的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范围、进度、里程碑等内容,并不会仅存在于咨询顾问的报告上,只在高层汇报时昙花一现,而是真正进入到相关领导的头脑思考中,真正成为一个要被执行的“规划”,真正去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2► 对规划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化规划时,需要对医院发展战略、医院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信息化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医院信息化规划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和一个对医疗业务、医院管理和信息技术都熟悉的团队。
3► 信息化规划与医院的发展规划脱节
医院信息化规划工作能够从战略的高度、管理的视角重新审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并结合国内外行业最佳实践、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应用架构、技术路线等进行系统的思考、统筹的规划、详细的分析,为医院下一步信息化建设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
4► 没有对用户需求做充分调查
对于医院信息化规划来说,首先需要调研医院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调研医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调研医院发展战略,调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详细分析医院信息系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医院到底需要什么,明白规划背后的目的,如业务支撑、部门发展、系统问题等。只有这样,信息化规划才能有的放矢。
5► 没有进行业务梳理和流程优化
对于许多希望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的医院而言,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契机,无疑比医院信息系统开发本身更有意义。
6► 过分关注功能的实现,偏离全局性
也有人在应用软件系统选型方面描述过细,主次颠倒。信息化规划不是具体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对于详细的业务流程和具体的系统功能等内容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任务。信息化规划只是提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制订医院信息化的总体架构,确定信息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设先后顺序,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
7► 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实现
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软件技术,不仅是简单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更需要考虑信息系统平台技术、信息标准、信息集成和利用技术,这些技术都将明显地影响信息系统的效果。
8► 没有整合“信息孤岛”的措施 缺乏数据标准化建设方面的规划
在制订信息化规划时,如果应用系统覆盖的业务范围、系统之间的边界划分不清,没有明确的系统间集成与接口定义,将导致应用系统难以集成,增加成本。如果没有在整个医院层面进行数据的统一定义,制订统一的数据标准,将无法保证不同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唯一性, 造成各个业务领域数据报表统计口径不一致,报表数据不准确和不可信。
9► 规划的前瞻性不够 短时间内即“落后”
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频繁,信息系统新功能的实现速度远远超过可规划的范围。部分规划只是把市场上各种运行多年的子系统罗列出来,或者直接把他人过去的规划拿过来用,采用的是即将被淘汰的技术,导致规划一实施就落后。新系统采用的技术落后,无法适应业务的变化,当业务流程变化时,信息系统升级困难,甚至需要重新实施或开发。更重要的原因是,规划没有考虑医院业务流程的变化,设计的功能前瞻性不够。
10► 规划报告质量待提升,说服力不够 “临门一脚”失败
好的规划要获得医院通过才能使设想成为实际,理想成为现实。因此,信息化规划报告要避免大量采用技术术语,使医院决策者难理解;要避免大篇幅描述技术细节,淡化目标和效果;要避免脱离对医院发展规划的支撑,只强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