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过去以药品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褪色,器械、数字医疗和生物技术三大赛道逐渐形成“三分天下”的新格局。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25医疗器械经济信息发布会”指出,国家药监局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标准体系,加大研发创新支持力度,提高审评审批质效,全方位筑牢医疗器械高水平安全底线,加快创新产品上市步伐,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多重驱动下,2025年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热点更加聚焦,跨界融合趋势明显。
1
产业变革驱动:集采影响淡去,创新价值凸显 2025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深刻转变。随着集采步入常态化阶段,其对市场估值的影响已大幅减弱,产业竞争核心从价格转向创新价值。2024年底,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出炉,对市场影响和波动已经非常微弱。作为影响医疗健康产业板块最大估值因素,集采的影响已经淡去。在集采后时代,优秀的产品力和创新力才是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所在。政策层面展现出鼓励医药创新的决心。2024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都明确了未来3-5年产业发展方向。人口老龄化下银发经济、人口出生率问题下的生育刺激经济等,也都是未来5-10年高确定性长坡厚雪的赛道。同时,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如火如荼,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50亿美元的司美格鲁肽、划时代意义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新药DS8201等,都映射着全球医药创新和产业链的快速发展。2025年,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趋势呈现出新特点:跨界融合加速、产业链整合加快、投资周期缩短。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渠道和团队实力。 2 医疗器械赛道:创新与出海双轮驱动
医疗器械领域正迎来“政策优化+景气回升+业绩复苏”的三重驱动。随着第11批国家药品集采规则优化,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而是遵循“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行业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围绕“老龄化+创新+出海”三条主线,可把握2025年医疗器械赛道投资机会。医疗设备以旧换新促进潜在市场需求,根据国内部分省市所披露出的数据,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总金额已达到63.08亿元。国产替代+海外出口推动长期稳定发展。业绩层面看,2025年医疗器械指数预计归母净利润427.26亿元,同比增速有望转正至25.91%。总体看,行业业绩已过低谷期,后续有望逐步修复。未来医疗器械行业有望依托企业技术平台化、AI诊疗拓展、消费医疗延伸突破等实现多维发展,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具体到细分领域,院内高值耗材/IVD集采逐步出清,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行业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老龄化趋势加速健康意识提升,渠道强、性价比高的自费产品也迎来发展机遇。器械出海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增长极。中信建投观点认为,未来医疗器械板块中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来自国际化,越来越多中国医疗器械的改进式或突破式创新登上国际舞台。
3 数字医疗崛起:数据赋能重塑医疗生态
数字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传统医疗服务模式。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医疗成为医疗健康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投资热点之一。远程医疗作为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在2025年迎来快速发展期。远程医疗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具有便捷、高效、低成本等特点。医疗大数据作为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重要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医疗大数据应用(如疾病预测、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等)以及医疗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包括辅助诊断、智能医疗设备等。这些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DeepSeek等大模型助力医疗效率提升与资源优化,未来AI医疗领域有望持续扩容。慢性病管理市场作为数字医疗应用的重要场景,正逐渐成为投资热点。慢性病管理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涵盖了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多个方面。慢性病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在线咨询、健康监测、用药提醒等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慢性病。数字医疗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技术标准化等挑战。投资者在关注数字医疗领域投资机会的同时,也需要对相关风险有充分认识。
4 生物技术突破:前沿科技开启治疗新纪元
生物技术是医疗健康产业中最具创新活力和增长潜力的领域之一。2025年,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抗体药物等前沿技术领域,中国创新力量正崭露头角。创新药研发是国内生物技术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多年的创新环境积累沉淀,国内已经有多家公司的产品展现出潜力,如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信达生物的PD-1/IL-2双抗以及科伦博泰的Trop2 ADC等,有望大幅提升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化合作成为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2023年以来,多款创新药在海外获批上市,泽布替尼、呋喹替尼、西达基奥仑赛等产品在美国获批后极大提升了国产新药商业化价值天花板。授权合作方面,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科伦博泰与默沙东、翰森制药与葛兰素史克、恒瑞医药与德国默克以及亚盛医药与武田制药等合作的首付款或里程碑相继到账。创新药在国内获批并进入医保后迅速放量,带动制药公司收入结构持续优化、部分Biotech公司报表开始显示盈利,存在估值方法切换(从DCF到PE估值)带来的投资机会。CXO(医药外包) 行业也迎来复苏。海外投融资环境逐步回暖,头部CXO企业海外业务订单有望持续向好;新分子(多肽、ADC等)领域研发热情依然高涨,有望持续带动产业链高景气度。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已出现初步回暖迹象,CXO企业的下游需求在2024年已有触底回升趋势,2025年有望迎来进一步复苏。
5 投资策略与风险防范:聚焦核心能力,构建投资组合
面对2025年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机会,投资者需要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融资中,优化投融资结构至关重要。企业应合理分配资金,既要支持核心业务发展,也要兼顾多元化投资,以降低单一领域的投资风险。加强风险控制,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资金安全。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在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过程中,需要审慎评估技术风险,投资前对企业的技术实力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严格的技术评审机制。政策风险是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的重要考量因素。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态,建立合规审查机制,确保投资的项目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在医疗器械领域,建议关注: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AI医疗领域;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集采影响逐步消化的骨科耗材、神经血管介入、电生理行业。在生物技术领域,可关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细胞治疗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是分散风险的有效策略。投资者可通过合理配置投资资金,与其他投资者合作形成投资联盟,降低投资风险。长期投资理念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中尤为重要。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周期较长,投资者需有耐心和信心,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迎来创新发展的黄金期。2025年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将见证医疗器械、数字医疗和生物技术三大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未来的医疗健康产业,将不再是单一技术或产品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与创新体系的较量。投资者需放眼全球,着眼长远,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医疗健康投资领域,把握创新脉搏,与时代同行。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