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中国在构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的重要实践,它体现了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理念,并且符合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性?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供连续、综合的医疗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2、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整合县域内的医疗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公平性。
3、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使其能够承担更多的基本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向上级医院的无序流动。
4、促进分级诊疗:县域医共体有助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实现患者有序就医。
5、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通过总额预算、结余留用等激励机制,引导医疗服务向成本效益更高的方向发展。
6、推动医疗服务创新:鼓励医疗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如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024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
十大重点 六项举措
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到现在多场由国家卫健委举办的重要会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了高频关键词。
1月25日,2024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示更加聚焦和全面。会议部署了2024年基层卫生健康领域的10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条内容再次重申了重点是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第一、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第二、建立完善城市支援农村稳定机制:整合优化系统内资源,建立梯次帮扶机制。
第三、务实推进大学生村医政策保障落实:制定招聘方案,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第四、扎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供给,建立长效机制。
第五、持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做实服务,方便群众利用服务。
第六、持续开展基层呼吸道疾病防治:确保基层发热诊室有效运行,加强对基层机构的支持。
第七、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力争扩大本科层次定向生招生规模。
第八、加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自身建设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创新,推广成熟经验。
第九、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治理和监管:加强行风作风建设,推进基层健康治理。
第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保障资金安全,强化医疗安全。
六项举措:
第一项、加快前沿产业发展:包括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开辟新赛道,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第二项、加强民生科技研发应用:特别是在健康、养老领域。
第三项、推动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
第四项、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包括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
第五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提高医保补助标准。
第六项、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药品采购制度。
建设县域医共体要重点
防范六个认识误区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二丹,通过对2019年以来全国828个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县的经验梳理,总结了以下6个建设误区:
误区一:把手段当成目的
应关注整合型服务的提供,而非仅仅聚焦于人财物一体化管理这一手段。
误区二:把管理当成治理
需要区分管理与治理的不同,通过制度安排实现有效治理。
误区三:把预付当成预算
应基于医共体服务人头的医保筹资总额进行打包付费,并允许医共体参与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
误区四:把流动当成虹吸
人员流动应服务于提供整合型服务的目的,避免资源单向流动导致的基层服务能力下降。
误区五:把公卫当成医疗
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应相辅相成,避免将两者混淆,应强化对重点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
误区六:把监测当成评价
建立包含考核指标、分析指标和监测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确保改革成效的准确评估。
黄二丹研究员的建议强调了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并注重改革的综合性和长期性。通过这些深入的分析和建议,可以帮助改革者更清晰地认识和解决在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总结
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应坚持政府主导,科学构建县域医共体,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促进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同时注意避免上述误区,确保医共体建设健康、高效、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