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医疗机构及行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但医院系统各自为政、信息难以共享,数据采集录入流程难统一等问题凸显成为了医院面临的挑战。而“智慧医院”的建设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健康”概念。此后,国家卫建委先后出台《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试行)》《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等政策标准,为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参考。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要创新建设完善智慧医院系统。总结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医院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智慧服务”“电子病历”“智慧管理”建设,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体贴的医疗服务。
从政策引导、社会需求以及技术支撑方面,使医院通过智慧化建设应对医改挑战、提升服务水平成为新时期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探索“互联网+”时代
智慧医院建设的6大策略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助力信息化建设 硬件设施的质量与效率对“智慧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以确保符合“智慧医院”的标准与要求,并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利用虚拟化技术搭建云服务平台,实现双重存储,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打造一个拥有完善的备份、容灾、存储等功能的数据中心。通过采用先进的防火墙、有效的上网管理、强大的入侵检测能力以及双核心交换机,可以有效地提升“智慧医院”的安全性,确保其正常运转,并有效降低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整合现代化科学技术,优化服务流程 在“互联网+”时代,要重点关注提高患者的就医效率,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并对整个诊疗过程进行优化。通过引入移动支付、自助服务、微信公众号以及导医机器人等技术,大大简化了就医前的繁琐程序,通过在线咨询和诊疗后的跟踪,更加有效地帮助患者实现健康管理,从而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并且有效改善疾病的预后。为了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医院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微信和医保卡,并且全面覆盖Wi-Fi,大大降低了支付的复杂性,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运营效率。 建立全病程管理新模式,破除信息孤岛 医院在过去的运营管理过程中,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没有做好衔接,各个科室信息不流通。并且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标准,在搭建起信息系统的时候无法有效的实现信息相互交流,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这就造成了整个体系的资源浪费,形成“信息孤岛”,数据无法多次利用,从而给信息系统的建设带来了诸多不便。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为患者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到,要求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连续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 基于此,在“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电子病历的管理与使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应努力推动建立一个覆盖全市县的健康平台。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新模式应运而生,即患者服务覆盖病人入院前准备、在院的医疗照护、出院后追踪全流程。患者服务不局限于患者围疾病期管理,而是在此基础上向前前移、向后延伸,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手段,涵盖“大预防、大诊治、大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全过程。实现医护人员与患者“线上+线下”互动,医联体单位“院内+院外”信息互通,打造了贯穿患者就医“院前、院中、院后”的全程闭环式疾病周期管理新模式。 上下联动,推进分级诊疗建设 智慧医院的建设离不开分级诊疗服务,为贯彻“以基层为重点”方针,实现“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发展路径。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推进医共体建设,各地纷纷尝试引进互联网技术推动分级诊疗落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所推出的医共体一体化解决方案,多融合移动智能终端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以智能云平台联结县、乡、村三级一体,开放标准接口连通公卫、医保等系统,并通过智能检测平台连接院内数据,形成全面完善的健康数据档案。有效应用于公卫体检、家医签约、慢病随访、疾病筛查、预约挂号、远程问诊等多个服务场景,从而实现向上可连接上级医院及公卫系统,保证健康档案动态、连续,并接入县域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人员、业务全过程监管;向下可精准触达居民医疗健康需求,提升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从而有效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做好资源配置与业务培训,强化医疗应用管理 应该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准。将医院的优质人力资源投入到线上,以确保科室内的日常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并满足线上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应采取个性化的服务措施,努力改善就医环境,以便患者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此外,还要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积极推进智能化的发展,加强信息安全的保护,确保患者的隐私得到妥善的保护,从而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构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院通过构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不仅能够弥补传统的医疗模式的不足,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初级诊断、慢性疾病管控、健康指导等功能,从而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并且还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利用远程医疗平台,可以实现远程会诊、诊断、手术指导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此外,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远程医疗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这种模式将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智能化。 结语 互联网+智慧医院建设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在遵循智慧医院实践需求的前提下,加强对智慧医院的服务质量,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持续不断改进就医体验,着重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是智慧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通报了《2021-2022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2022年度,已开展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评价的县医院占比为93.24%,87.28%的医院达到电子病历三级及以上水平。县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县域医院将借力“互联网+”和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发展,采取有力的措施推进智慧医院的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最终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1. 邹文魁.“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建设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 2023,21(13):249-252. 2. 健康界.基层卫生服务迎来“智慧升级”,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格局. 3. 护理视野. 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调研报告.
免责声明:平台转载仅做分享,非商业用途。本文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