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2025年远程医疗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新规定及措施

发布时间:2025-10-17 来源:人人文库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一、技术层面

- 强化数据加密:所有传输的患者信息应采用强加密算法进行保护,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记录和通讯内容进行端到端加密,确保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第三方窃取。

- 多因素身份认证:在患者与医生进行远程医疗交流时,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机制,包括密码、动态验证码和生物识别等手段,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 数据去标识化:根据HIPAA隐私规则,涵盖实体在使用AI模型进行训练时,需确保数据已根据HIPAA的“专家判定”或“安全港”标准进行去标识化,并防范数据再识别的风险。


二、管理层面

- 完善隐私政策与法律合规:建立健全远程医疗隐私保护政策,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前能够充分了解其隐私权利和数据使用方式,同时确保遵循当地法律法规,如GDPR或HIPAA等相关规定。

- 定期安全审核与合规性评估:医疗机构需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检查系统的漏洞和潜在风险,并设立有效的监控机制,一旦发现异常行为,能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 建立隐私保护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隐私保护委员会,负责监督远程医疗服务中的隐私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定期进行隐私保护审计,发现并整改隐患。


三、人员培训层面

- 提高员工隐私保护意识:对医疗机构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隐私保护培训,使其了解患者隐私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其对隐私保护的认识和技能。

- 专业培训:医护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接受针对性培训,确保日常操作符合规范,并建立违规响应机制及时处理问题。


四、政策法规层面

- 法规细化与衔接:《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为数字医疗行业在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法律依据,进一步明确了数据处理者的责任边界与合规义务。

- 跨境数据合规要求:数字医疗企业需全面梳理跨境数据流动场景,通过内部评估精准识别监管红线,明确适用安全评估或标准合同备案路径,建立完整合规体系。


五、设备层面

- 远程医疗设备的合规:设备供应商需符合相关数据保护法规,如阿联酋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和《迪拜健康数据法》,并通过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提交详细的数据治理方案。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