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信息化

关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上) | 福建省6个国家试点,都在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2-03-08 来源: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国家加强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调整优质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的重要举措。2017年,我国开始试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截至目前,福建省获批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是拥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单位数量最多的省份。

微信图片_20220308093726.png

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公益支持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经验交流和研讨会首站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会上,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等话题,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研讨。参与福建省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福建省专家分享了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经验。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相关人员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发布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相应管理办法,旨在推动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国安表示,2022年,福建省将继续对标先进,深化合作共建,持续推进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建设,争取新增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同时,福建省将支持三明市第一医院等首批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落实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相关要求,以新一轮医疗“创双高”为抓手,加强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区域诊疗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

提质增效 书写历史 


2020年8月,福建省委、省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签署福建省儿童医院共建协议,并将福建省儿童医院全面委托给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运营管理。2020年12月,福建省儿童医院开诊,结束福建省没有省级儿童医院的历史。


2021年6月,福建省儿童医院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之一,旨在提高福建省儿童医疗诊治能力,有效减少跨省异地就医。


该院执行院长洪莉表示,建设初期,该项目就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福建省儿童医院积极对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学科发展水平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通过品牌平移、技术平移和管理平移,统一了上海市和福建省的医疗规范、治疗标准和人员培训模式。上海选派业务骨干常驻福建省儿童医院,全面对接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改善就诊环境,使患儿及家长感到安心、放心和舒心。


此外,福建省儿童医院采取扁平化管理机制,精简人员,提升效能,加强优势学科,做精特色学科,补缺紧缺学科,完善支撑学科,并采取“双导师制”,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联合开展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等工作。


开诊以来,福建省儿童医院平稳运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显著提升。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曹华指出,建设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的路虽然很漫长,但只要沉下心来好好干,就能出成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

创新策略 建设三大学科群


2017年11月,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与福建医科大学签署框架协议,共建福州滨海新城医院。2020年10月,以福州滨海新城医院为载体,福建省决定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简称上海华山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筹建办副主任贾杰介绍,2021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开诊。医院以“高起点建设、高水平运营、高质量发展、高产出辐射”为创新策略,引领区域医疗全方位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


按照规划,双方重点打造神经医学、骨科与手外科学、感染医学三大学科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康德智表示,在建设初期,双方秉承共同的认知、共同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念,明确“3+1+X”的学科布局。其中,“3”是指神经医学科、骨科手外科、感染医学科三大学科群;“1”是指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专病诊疗中心,“X”是指多个临床支撑学科。


上海华山医院选派100余位专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选派600余名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到医院坐诊、手术、查房、教学。以上海华山医院为主导,上海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建立了融合运营管理架构和机制,促进管理同质化;实行“双科主任制”,即上海华山医院专家任学术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任行政主任。


为了充分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双方还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个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此外,上海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前瞻先行,以物联网、医联体云平台和大数据等为切入点,建设创新、高效的医疗信息系统,打造集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以及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

大专科小综合 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心由晋江市医院承接建设,以委托管理的模式,由上海六院主要负责运营管理。建设初期,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就明确“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思路,即聚焦创伤患者救治,提升相关专科医疗服务能力。


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相关负责人王建波介绍,双方采取了六大举措。第一,做大做强创伤团队。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相继建立4个创伤相关学科名医工作室,并推动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等15项国内领先技术及若干新技术、新项目落地。第二,系统谋划专科发展。上海六院选派专家常驻福建,保证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的延续性,并提升薄弱学科的技术水平。第三,挖掘、培育、用好本地人才。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采取“造血式”人才发展模式,开展师徒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第四,同质化发展。上海六院福建医院与上海六院在行政管理、临床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同质化发展。第五,探寻中长期发展路径。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建设了罗裳院区(现晋江市医院)和晋东院区(已择址晋江市陈埭镇)两个院区,形成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第六,协同发展。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把晋江市医院的“1+12”医共体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展路径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一路走来,晋江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陈文添的体会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基础,输出医院真心干、依托医院真配合是项目推进的保障,社会无偿捐赠有力推动建设目标的快速实现是中心建设的有力补充。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难题,如提升县域医院科研能力、输出医院与输入医院的进一步磨合等。”王建波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明确定位 推进同质化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简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由厦门市政府全额投资建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面运营管理,与厦门市现有医疗机构实现错位发展,全面提升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的医疗水平。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于2017年8月投入试运营,2018年1月全面开诊,2020年10月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项目。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与总部实行全方位的同质化管理,平移总部的优质医疗技术落地厦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顾建英表示,在管理方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院长由总部院长兼任,执行院长由总部副院长兼任,临床科室实行“双主任”制,总部业务科室主任同时任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各科室主任,总部职能部门负责人均为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相应职能部门的第一负责人,以此确保管理同质化。在医疗质量方面,医院打造了“3+2+1”模式,即综合内镜手术治疗平台、介入手术治疗平台、危急重症平台三大诊疗平台,以及消化疾病专科、泛血管专科两大专科与脑血管病诊疗中心。


针对总部派驻厦门的各类人才,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实施精准分类管理:建立15个名医工作室,团队成员每周到厦开展医疗工作;“双主任”每月至少到厦开展工作一次;130余名总部专家常驻厦门,任相应科室执行主任或重要岗位,把好医疗质量安全关;总部分批选派驻厦“医疗队”,发挥其传帮带作用,缓解新建医院高年资医生数量不足等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所有住院医师均委托总部进行规范化培训,其余厦门编制人员也均要在总部经过一定时限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厦工作。


在科研教学方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可以共享复旦大学和总部的师资队伍及科研资源,助力青年医师全面发展。


在信息管理方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与总部采用基础架构一致的信息系统,并通过专线确保两地数据互通和兼容,以及诊疗信息、影像、检验等资料的实时传输、共享调阅。


与此同时,输出单位与输入单位融合创新,推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积极落实机制改革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增强员工活力;广泛利用远程医疗,显著减少百姓就医时间,降低经济负担;整合智能物流运输系统,提高院内物流效率。


厦门市儿童医院:

充分授权 实现改革同频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启动之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就已建成。厦门市政府将厦门市儿童医院委托给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管理,2021年6月,厦门市儿童医院获批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单位,目标是建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成高素质儿科人才培养基地,并使医院的影响力辐射东南亚。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周文浩表示,厦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出资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儿科研究院,推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二期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充分授权给输出单位,使其拥有独立的人员招聘和聘用权、薪酬制定权,并规定派驻厦门的工作人员薪酬待遇不低于总院同类岗位同期薪酬标准的150%。


作为输出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也撸起袖子真心干。通过管理、技术、品牌“三个平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保厦门市儿童医院同质化发展;借助名医工作室、特聘主任、学术主任、专科医师导师等“四驾马车”,保障骨干人员配备及新技术开展;利用远程医学平台使依托单位共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优质资源;开展新生儿科、心血管外科等多学科会诊(MDT);建立以病房为基础单位的“上海—厦门”信息互联互通,并已实现全覆盖。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执行院长庄德义表示,收获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学科水平快速提升;二是通过总部规培,培养了一支由108人组成的本土队伍;三是极大缓解了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

以循证思维指导中心建设


2019年8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和研究院。2021年6月,川大华西厦门医院获批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单位。川大华西厦门医院采用“高水平医院+高水平医科院”的模式,通过发挥川大华西医院医教研一体化的优势,建设高水平医学中心和具有国家级水平的重症疑难病救治中心。


川大华西厦门医院按照循证医学思路定位未来发展方向,避免了主要医疗业务的撞车。川大华西厦门医院行政专员马秀清介绍,在建设过程中,川大华西厦门医院积极对标国家和医院发展战略,确定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的医院战略;对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考核目标,研究分析目标清单;对标地区流行病学史,发现重点病种;对标区域医疗资源,发现厦门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之处;对标区域重点专科,研究学科布局;对标华西优势医疗技术,引入总部优势资源;对标厦门市行业趋势,根据需求找准自身定位。


经过详细调研,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将致力于建设“1+X”体系,即一个综合支撑平台、多个特色疾病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吴康妮指出,从2019年首次提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以来,厦门市紧跟政策走向,总共获批3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走出一条具有厦门特色的“123”路线。“1”是指通过一个顶层设计,采取市校合作、高位嫁接的策略,与国内知名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合作,共建高水平医院;“2”是指在模式上总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全运营模式,另一种是整体托管模式,均由政府投入;“3”是指在总体原则下,体现个性化,例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着眼于与总部全面同质化建设,而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是医与研并进。


另外,吴康妮从5个方面总结了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做法。第一,厦门市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区域医疗中心专项协调小组,对接国家、省区域医疗中心的相关工作部署;第二,根据区域医疗中心的特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预留科教用地;第三,积极落实管理费用和运营补贴;第四,充分授权输出医院;第五,落实输出医院派驻人员的生活保障。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