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兼具“控费”与“质量管理”两大用途。事实上,由美国耶鲁大学研发的第一代DRG系统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和医院监控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在2020版标准中,DRG被提高到了核心工具的地位。这意味着我国所有三级医院,以及希望升级为三级医院的二级医院在接下来的时间中都需要尽快熟悉并推动DRG工具在院内的应用。
1.1、收治病种数量(ICD-10四位亚目数量)
指医院收治病种的数量,反映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范围。根据ICD-10四位亚目,从病案首页中统计主要诊断数量。
统计方法:通过病案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将首页所有诊断中按照ICD-10去重统计出四位亚目疾病编码A00.0-Z99.9编码。
指标参考值:三级医院>1348种,二级医院>804种。
1.2、住院术种数量(ICD-9-CM-3四位亚目数量)
指医院收治住院病例主要手术操作的数量,反映医疗机构手术服务范围。根据ICD-9-CM-3四位亚目,从病案首页中统计主要手术编码中存在属性为“手术”或者“介入”的(不含诊断性操作和治疗性操作),选择最高级别即为主手术。主手术去重统计产生的种数。
指标参考值:三级医院>521种,二级医院>240种。
1.3、DRG-DRGs组数
DRG-DRGs组数是指医疗机构收治病例的DRG 组数总和。运用DRG分组器测算产生的DRG分组,统计年度入组病例覆盖的DRGs组数,体现医疗服务的广度,一般少于1000,综合三甲基本都在600-850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覆盖的病种范围越广,所提供的诊疗服务范围越大。
指标参考值:三级医院>500组,二级医院>350组。
1.4、DRG-CMI
即病例组合指数,指医疗机构收治患者总权重与同期出院患者例数之比。体现医疗服务的整体技术难度,指标值越大表示收治的疾病疑难复杂程度越高。
病例组合指标CMI(Case Mix Index,CMI)是目前国际通用、基于DRGs较为准确衡量疾病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的综合类指标;CMI能够反映医院、科室、医生收治患者病情复杂程度、医疗资源消耗的强度等要素;病例组合指标CMI广泛使用在实施住院DRG的国家,通常用于衡量不同医院间平均每个住院个案资源耗用的比较。
病例组合指数(CMI) =Σni=1 (医疗机构某DRG组权重×该医疗机构该DRG的病例数)/该医疗机构全体病例数
指标参考值:CMI值≥1。
1.5、DRG时间指数
DRG时间指数是指治疗同类疾病所花费的时间。体现同类疾病治疗时间效率,时间消耗指数数值越小,治疗的时间效率越高;DRG时间指数可以评价医疗机构的绩效,反映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如果计算值在1左右表示接近平均水平;小于1,表示住院时间较短;大于1,表示住院时间较长。
指标参考值<1。
计算步骤:
1. 计算区域各DRG组的平均住院日。
2. 计算医疗机构各DRG组的平均住院日。
3. 计算医疗机构各DRG组平均住院日与区域各DRG 平均住院日之比。
4. 计算DRG时间指数。
指标项计算公式:时间消耗指数=∑(医院病例组合各组平均住院日比×病例组合各组病例数)÷医院总病例数
1.6、DRG费用指数
DRG费用指数是指治疗同类疾病所花费的费用。体现同类疾病治疗费用效率,费用消耗指数数值越小,治疗的费用效率越高;指标参考值<1。
指标项计算方法:
费用消耗指数=∑(医院病例组合各组费用比×病例组合各组病例数)÷医院总病例数
1.7、2020年湖北省三级综合医院平均DRG核心指标参考值
笔者搜集了2020年湖北省及某地级市的三级综合医院的DRG核心指标,详见下表:
2020年湖北省三级综合医院DRG核心指标平均值
1.7 ICD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率
指标定义:年度医院出院患者中低风险病种出现死亡数量占出院人次中低风险病种总人数的比例。
分子:ICD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例数;
分母:ICD低风险组病例数。
说明:主要看低风险住院死亡的围手术期管理、死亡讨论、持续改进的策略等。低风险病种是指疾病本身导致死亡的可能性极低(≤0.5%)的疾病,其死亡原因多是因为临床过程发生了失误和偏差。如果低风险病种的病例死亡率上升,表明临床过程中有差错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低风险病种死亡率是反映医疗质量比较敏感的宏观指标。
ICD低风险病种是指第一诊断ICD-10 (2019v2.0)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中所列的115个低风险病种。见下表:
115个低风险组病种目录 | ||
序号 | 编码类目 | 病种名称 |
1 | A18 | 其他器官的结核 |
2 | B00 | 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 |
3 | B02 | 带状疱疹 |
4 | B08 | 其他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
5 | B18 | 慢性病毒性肝炎 |
6 | C73 | 甲状腺恶性肿瘤 |
7 | D13 | 消化系统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良性肿瘤 |
8 | D16 | 骨和关节软骨良性肿瘤 |
9 | D17 | 良性脂肪瘤样肿瘤 |
10 | D18 |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任何部位 |
11 | D24 | 乳房良性肿瘤 |
12 | D25 | 子宫平滑肌瘤 |
13 | D27 | 卵巢良性肿瘤 |
14 | D36 |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肿瘤 |
15 | D50 | 缺铁性贫血 |
16 | D69 | 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 |
17 | E05 |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18 | E07 | 甲状腺的其他疾患 |
19 | E10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20 | E11 |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21 | G40 | 癫痫 |
22 | G45 |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 |
23 | H02 | 眼睑的其他疾患 |
24 | H11 | 结膜的其他疾患 |
25 | H25 | 老年性白内障 |
26 | H26 | 其他白内障 |
27 | H33 | 视网膜脱离和断裂 |
28 | H40 | 青光眼 |
29 | H81 | 前庭功能疾患 |
30 | H91 | 其他听觉丧失 |
31 | I10 |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
32 | I20 | 心绞痛 |
33 | I47 | 阵发性心动过速 |
34 | I70 | 动脉粥样硬化 |
35 | I80 | 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 |
36 | I83 | 下肢静脉曲张 |
37 | I84 | 痔 |
38 | I86 | 其他部位的静脉曲张 |
39 | I87 | 静脉的其他疾患 |
40 | J04 | 急性喉炎和气管炎 |
41 | J06 | 多发性和未特指部位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42 | J20 | 急性支气管炎 |
43 | J21 | 急性细支气管炎 |
44 | J32 | 慢性鼻窦炎 |
45 | J33 | 鼻息肉 |
46 | J34 | 鼻和鼻窦的其他疾患 |
47 | J35 | 扁桃体和腺样体慢性疾病 |
48 | J38 | 声带和喉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
49 | J40 | 支气管炎,未特指为急性或慢性 |
50 | J45 | 哮喘 |
64 | K11 | 涎腺疾病 |
51 | K12 | 口炎和有关损害 |
52 | K21 | 胃一食管反流性疾病 |
53 | K22 | 食管的其他疾病 |
54 | K25 | 胃溃疡 |
55 | K29 | 胃炎和十二指肠炎 |
56 | K31 | 胃和十二指肠的其他疾病 |
57 | K35 | 急性阑尾炎 |
58 | K40 | 腹股沟疝 |
59 | K52 | 其他非感染性胃肠炎和结肠炎 |
60 | K60 | 肛门及直肠区的裂和瘘 |
61 | K61 | 肛门和直肠区脓肿 |
62 | K63 | 肠的其他疾病 |
63 | K80 | 胆石症 |
65 | L08 | 皮肤和皮下组织其他局部感染 |
66 | M06 | 其他类风湿性关节炎 |
67 | M13 | 其他关节炎 |
68 | M17 | 膝关节病 |
69 | M47 | 脊椎关节强硬 |
70 | M48 | 其他脊椎病 |
71 | M51 | 其他椎间盘疾患 |
72 | M79 | 其他软组织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
73 | M87 | 骨坏死 |
74 | N02 | 复发性和持续性血尿 |
75 | N04 | 肾病综合征 |
76 | N10 |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 |
77 | N13 | 梗阻性和反流性尿路病 |
78 | N20 | 肾和输尿管结石 |
79 | N40 | 前列腺增生 |
80 | N43 | 鞘膜积液和精子囊肿 |
81 | N45 | 睾丸炎和附睾炎 |
82 | N80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83 | N83 | 卵巢、输卵管和阔韧带的非炎性疾患 |
84 | O00 | 异位妊娠 |
85 | O02 | 受孕的其他异常产物 |
86 | O20 | 妊娠早期出血 |
87 | O26 | 为主要与妊娠有关的其他情况给予的孕产妇医疗 |
88 | O35 | 为已知或可疑胎儿异常和损害给予的孕产妇医疗 |
89 | O36 | 为其他已知或可疑的胎儿问题给予的孕产妇医疗 |
90 | O42 | 胎膜早破 |
91 | O47 | 假临产 |
92 | O60 | 早产 |
93 | O69 | 产程和分娩并发脐带并发症 |
94 | O80 | 单胎顺产 |
95 | O82 | 经剖宫产术的单胎分娩 |
96 | O99 | 可归类在他处的孕产妇的其他疾病并发于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
97 | P23 | 先天性肺炎 |
98 | P59 | 其他和未特指原因所致的新生儿黄疸 |
99 | P91 | 新生儿的其他大脑障碍 |
100 | Q35 | 腭裂 |
101 | R42 | 头晕和眩晕 |
102 | R56 | 惊厥,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
103 | S00 | 头部浅表损伤 |
104 | S22 | 肋骨、胸骨和胸部脊柱骨折 |
105 | S42 | 肩和上臂骨折 |
106 | S52 | 前臂骨折 |
107 | S62 | 在腕和手水平的骨折 |
108 | S82 | 小腿(包括踝)骨折 |
109 | S83 | 膝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和劳损 |
110 | T14 | 身体未特指部位的损伤 |
111 | T18 | 消化道内异物 |
112 | Z34 | 正常妊娠监督 |
113 | Z47 | 其他矫形外科的随诊医疗 |
114 | Z48 | 其他手术的随诊医疗 |
115 | Z51 | 其他医疗照顾 |
指标统计方法:主要诊断同期符合上述表格的编码且离院方式为“5.死亡”的出院患者人数。
1.8 DRGs低风险组患者住院死亡率
指标定义:年度运用DRGs分组器测算产生低风险组病例,其死亡率是指该组死亡的病例数占低风险组全部病例数量的比例。
公式:低风险死亡率=低风险组死亡病例数÷低风险组病例数。
分子:低风险组死亡例数是指考核年度低风险组出院患者死亡人数之和。
分母:低风险组病例数是指考核年度低风险组出院人数之和。
说明:
|
低风险组病例:该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其死亡风险则称为低风险的DRG组,即一旦发生死亡,死亡原因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相关度低,而与临床诊治管理过程相关度更高。通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衡量医院对住院患者所提供服务的安全和质量,间接反映医院的救治能力和临床诊疗过程管理水平。
其计算公式如下图:
利用各DRGs组病例的住院患者病死率对不同DRG组进行死亡风险分级,详见表5-12:
分组 | 评分 | 分值描述 |
无 | 0分 | 表示归属于该DRG组的病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
低风险组 | 1分 | 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因考核指标的分母是住院患者,而非全人口,故用病死率来表述死亡患者所占百分比 |
中低风险组 | 2分 | 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在平均水平与负一倍标准差之问 |
中高风险组 | 3分 | 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在平均水平与正一倍标准差之间 |
高风险组 | 4分 | 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高于正的一倍标准差 |
表5-12:住院患者基于DRGs死亡风险分级及评分表
从客观来说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临床过程和疾病本身。低风险组病例提示很可能是“疾病本身”不至于导致死亡的病患,因此,此类病例的死亡与临床过程的失误密切相关,另外也有人为主观原因造成的低风险死亡率的统计错误。
低风险组死亡率的影响因素:
1、病案首页的数据(编码)质量:
n主要诊断选择、诊断(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等决定了DRG分组,
n错误诊断及编码、漏诊断及编码可造成分组错误,影响低风险组准确性;
n错误手术操作及编码、漏手术操作及编码可造成分组错误,影响低风险组准确性;
n低编可造成低风险死亡率升高,高编可造成低风险组死亡率降低。
2、死亡病例是否完整报送:目前发现个别医院存在故意假报病例情况
3、医院类型:专科医院(如妇产医院)存在风险的病例通常转综合医院治疗,导致死亡患者较少,低风险组死亡率有时为“0”
4、高敏感性:由于低风险组死亡率极低(1/10000),医院实际收治的低风险病例数一般低于10000例/年。该指标极其敏感,与医院收治的低风险病例数量有关;当分解到各个低风险DRG组后,不同年份、医院间数值波动更大,全国不同医院收治病种的差异,可能导致每年度变化缺乏规律。
体现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情况,也间接反映了医院的救治能力和临床诊疗过程管理水平。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报告显示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中位数逐年下降,满分值要求小于或等于0.04%,2021年中位数为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