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医院建设

诊疗全流程的“小场景革命”,正在重塑医院信息化未来!

发布时间:2025-11-09 来源:医信在线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一场静悄悄的“场景革命”正在发生。方向不再是贪大求全、投入巨大的平台建设,而是聚焦于那些看似微小却直接影响医患体验的业务场景创新。

这些“小场景” 背后,往往关联着医院业务运转和患者就医流程中最迫切的需求,它们正在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落地速度,改变着医疗信息化的传统逻辑。


01 诊疗流程再造,小功能解决医患大痛点

在天津市海河医院的呼吸内科诊室,副主任医师王合荣接诊咳嗽患者时,只需输入“咳嗽、发热”关键词,系统便会自动调取患者3个月前的CT报告,并高亮显示近期血常规中的异常指标。

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为每位患者节省了近5分钟的诊疗时间

对医生而言,时间就是生命。AI原生医院天河方案打造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同步打通影像、检验、病历等分散数据,主动聚合形成完整患者信息链,终结了“医生找数据”的困境。

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他们瞄准了患者办理出入院“排队久、跑腿多”的问题,推出“床旁入院+床边结算”服务。患者在护士站即可完成登记、缴费、床位安排等流程;出院时,通过移动支付方式扫码,结算时间缩短至3-5分钟。

截至2025年10月31日,该院的床旁入院率达26.3%,床旁结算率达35%,为老年、术后、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节省时间90%以上。


02 数据互联互通,小切口推动资源共享大突破

医疗数据的“孤岛”问题困扰行业多年,而福州新区(长乐区)的“一系统五中心”共享平台,从一个具体场景切入--检查结果互认

家住漳港街道的王阿婆在镇卫生院做的血常规,到区人民医院复诊时,医生直接从电脑里调出来,她无需再次抽血检查。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减轻了经济负担。

该平台已完成域内医学影像诊断约1.4万人次、心电诊断约2.2万人次、临床检验约47万人次。2.6万名患者通过转诊系统顺利就医,“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的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云胶片”系统是另一个小场景解决大问题的典型案例。长乐区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启用“云胶片”系统后,患者做完影像检查无需等待打印胶片,通过手机就能随时查看、下载影像资料。

一位曾带父亲去上海看病的李女士感慨:“以前光是CT胶片就装了一袋子,路上怕折了、怕丢了,特别不方便。” 而“云胶片”已服务超29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03 智能技术赋能,小应用实现效率大提升

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从“炫技”走向“实用”,在具体场景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价值。

华西医院基于“华西黉医”医学大模型,开发的医疗文书智能体,能自动抓取院内外检查数据、医患对话核心信息,一键生成门诊病历、首次病程记录等七类病历文书。

上线至今,已生成近60万份病历,显著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天津市海河医院,AI系统甚至成为了病房中的“风险观察员”。凌晨3点,内科住院部护士站屏幕弹出红色预警:3床患者D-二聚体较2小时前升高30%,呼吸频率波动超基线值15%。

系统自动生成干预建议: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增加下肢气压治疗频次。更贴心的是,系统已关联床旁监护仪数据,设置“心率超100次/分时自动触发二次评估”的规则,形成闭环防控。

值班主治医师白墨青感慨:“这相当于给每张病床配了一个不眠不休的‘风险观察员’。”


04 慢病管理创新,小闭环构建健康服务大生态

医疗信息化的价值,正从院内延伸至院外,尤其是在慢病管理领域创造着持续性价值。

江苏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建立了“一医一护一患”工作群,初步规划了10个重点病种的慢病管理方案。

他们率先在高血压、卒中、糖尿病、胃癌4个病种中开展住院患者入组试点,制定慢病标准化管理路径。

该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孙赟主任介绍,平台即将开通服务自助专区板块,患者可自助续方,自助购买院内制剂,自助购买茶饮,在手机上直接下单,快递直接送到家,与“线上购物”一样便捷。

天津市海河医院则通过AI原生医院系统,将院外患者纳入持续监测范围。出院患者陈大爷的手机收到提示:“根据血糖波动曲线,今晚胰岛素剂量建议调整为8单位,附饮食搭配推荐。”

该系统已将陈大爷的家用血糖仪数据纳入其持续监测范围。目前,天津市海河医院已将近万名高危慢性病患者纳入这种“无边界”管理模式,再入院率较去年下降20%左右。


05 信息化建设新思维,小场景驱动行业大变革

这些“小场景,大需求”的成功实践,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代替以技术为导向。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信息化改革,始于党组织牵头成立的信息化改革小组,党员骨干深入一线调研,针对患者办理出入院、缴费等环节排队久、跑腿多的问题,才制定了智慧医院建设三年规划。

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取代大而全的建设模式。

江苏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自2017年启动建设以来,持续优化升级,目前已累计服务患者近100万人次,逐步探索出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互联网医院“省中模式”。

用户体验优先成为核心评价标准。

无论是华西医院的患者陪诊智能体,还是江苏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大字体界面,都体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从医院管理角度看,这些小场景解决方案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真正联动业务,让信息化不再仅仅是支持工具,而是成为业务创新的驱动力。

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在经历一场思维转变:不再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是聚焦于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

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说:“医疗信息化的未来,不在于建多大的平台,而在于能否解决一个个具体的临床问题。”

那些能深入医疗现场、洞察细微痛点、提供精准解决方案的信息化产品,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Copyright © 2022 上海科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旗下「智慧医疗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