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医院建设

十五五,智慧医院建设的6个重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11-10 来源:智医信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当我们站在时代的路口回望,医院信息化的征程已走过漫漫长路。从最初的单机版病历管理系统,到全院级的一体化平台,再到如今如火如荼的智慧医院建设,每一步都凝聚着医疗信息化人的心血与智慧。未来五年,这场变革将走向何方?哪些重点将决定智慧医院建设的成败?


一、新一代智慧医院信息系统

从"支撑系统"到"智慧核心"

传统医院信息系统犹如医院的"骨架",支撑着基本业务流程运转。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医疗需求,这些系统已显得力不从心。新一代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将实现从"支撑系统"到"智慧核心"的质变。

新一代系统架构正经历深刻变革,微服务架构、中台思维、云原生技术成为关键支撑。通过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的建设,实现业务能力的复用和数据的统一治理。微服务架构让系统像积木一样灵活可配,云原生技术则让系统具备弹性伸缩、持续交付的能力。

在产品层面,新一代系统呈现出五大特征:智能化、标准化、专科化、低代码化、一体化。智能化体现在AI能力的深度嵌入;标准化确保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专科化满足不同科室的个性化需求;低代码化让业务人员也能参与应用开发;一体化则打破系统壁垒,实现数据的无缝流转。

这些技术变革带来的不仅是系统架构的升级,更是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系统能够基于历史数据预测就诊高峰,提前调配资源;能够识别诊疗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预警;能够根据患者个体特征,推荐个性化治疗方案。新一代系统正在从被动的"记录者"转变为主动的"服务者"。

二、多院区集团化建设

从"信息孤岛"到"协同网络"

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导向下,多院区发展已成为医疗机构的普遍选择。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级医疗中心建设等政策的推进,各地医院纷纷规划新院区建设。新院区搬迁、老院区改造成为当下医疗建设的常态,这也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多院区集团化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一朵云、一张网、一个平台"的协同体系。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确保患者在任一院区都能获得一致性的服务体验。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专家资源、设备资源、床位资源在全集团范围内的智能调度和优化配置。

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整合,更是管理模式的重构。需要建立集团级的运营管理中心,通过数据驾驶舱实时监控各院区运营状况。在系统架构上,采用"集中部署、分级管理"的模式,既保证集团的整体管控,又保留各院区的灵活自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院区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前瞻性。采用模块化设计,为未来业务发展预留空间;同时要注重与老院区系统的无缝对接,确保业务连续性。

三、信创国产化建设

从"可用"到"好用"的自主之路

根据国资委79号文件要求,到2027年央企国企须实现核心系统100%信创替代,2025年将成为这项工作的关键布局节点。各地也相继出台配套政策,推动信创产业在医疗领域的落地应用。这一政策背景为医疗信创国产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信创国产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从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到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的全栈替代。当前,国产基础软硬件已经完成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在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都能满足医院核心业务需求。

在实施路径上,医院普遍采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策略。先从非核心业务系统开始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核心系统。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和应急方案,确保系统切换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

值得关注的是,信创替代不是简单的产品替换,而是医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契机。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可以重新梳理业务流程,优化系统架构,打造真正符合中国医疗特色的智慧医院系统。

四、AI大模型建设

从"规则支持"到"智能内生"

当前,大模型技术在医疗领域掀起新一轮创新浪潮。从科技巨头到专业医疗AI公司,纷纷发布医疗大模型产品。各大医院的招标信息显示,AI大模型项目正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新热点。

在应用场景方面,大模型正在从辅助诊疗向全流程赋能扩展。在诊前阶段,通过智能问诊和分诊,提升预约精准度;在诊中阶段,辅助医生生成病历、推荐治疗方案;在诊后阶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随访服务。此外,在科研领域,大模型能够快速分析文献资料,助力临床研究;在管理领域,可以智能分析运营数据,辅助管理决策。

然而,大模型在医院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首要考虑因素,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需要严格的验证机制;此外,人机协作的模式、伦理规范的建立等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未来五年,医院需要建立大模型应用的整体框架,包括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管理规范层,确保大模型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医疗业务。

六、电子病历再提升

从"达标"到"高级"的追求

根据最新统计,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平均已达四级,这标志着基础信息化建设阶段的基本完成。下一步,电子病历五级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智慧医院建设的新起点。

电子病历五级要求实现统一数据管理、中级医疗决策支持,这需要医院在数据治理、系统集成、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与四级相比,五级更强调数据的深度利用和业务的智能协同,是医院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的关键一步。

在追求更高级别评级的同时,医院需要避免"为了评级而评级"的误区。评级的本质是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要将评级要求与医院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建设真正解决临床痛点,提升患者体验。

未来智慧医院的建设,应当超越“及格线”评级要求,向"高级"目标迈进。这需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将新技术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打造以患者为中心、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结语:智慧医院的本质是"人"的智慧

在智慧医院建设的道路上,我们目睹着技术迭代带来的激动人心变化,也经历着系统升级引发的阵痛。新一代信息系统重构、多院区协同治理、信创化替代、AI智能化赋能、评级目标提升——这些看似独立的技术路径,实则共同指向一个方向:打造以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新生态。

未来五年,智慧医院建设将进入深水区,需要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服务理念等方面实现协同突破。

智慧医院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让我们以科技赋能医疗,用智慧温暖生命,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共同开创医疗健康事业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Copyright © 2022 上海科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旗下「智慧医疗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