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安全

手术机器人公司精锋医疗递表港交所,估值超15亿美元

发布时间:2022-04-21 来源:众成医械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据港交所4月19日披露,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花旗担任联席保荐人。


微信图片_20220421100437.png


精锋医疗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手术机器人。目前已启动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性临床试验,是中国首家、全球仅有的两家公司之一。


01产品布局:三大机器人产品


精锋医疗产品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目前暂无获批及在营产品,其核心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及关键产品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已完成设计与主要研发,开始启动临床试验。

微信图片_20220421100442.png


MP1000由医生主控台、患者手术平台及三维高清影像系统组成,具有4个机器臂,重点手术专科为泌尿外科手术及妇科手术,同时拓展在普外科及胸外科中的应用。


  • 2021年12月完成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的注册临床试验。

  • 2022年1月注册申请被国家药监局受理

  • 2021年8月开启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试验

  • 2022年1月开启用于普外科及胸外科手术的临床试验


SP1000

  • 于2021年10月启动在妇科手术的注册临床试验


除了多孔和单孔机器人之外,精锋医疗还布局了支气管机器人及高端微创手术器械,即精锋立体内窥镜及精锋®智能吻合器。其支气管机器人主要是针对肺部疾病研发的经自然腔道微创诊疗手术机器人,是继多孔和单孔手术机器人后第三大手术机器人产品。


02年亏损3.49亿元,盈利无期


财务数据方面,由于在研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往绩纪录期间,精锋医疗并无产生任何收益或任何销售成本,且产生经营亏损。2021年,精锋医疗亏损净额3.49亿元,主要系研发支出大幅增长所致。


截至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精锋医疗研发开支分别为5867.3万元和2.22亿元,分别占经营开支总额的88.2%及79.9%。


研发支出高企是多家企业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作为竞争第一梯队的天智航、微创机器人同样如此。


2021年天智航研发费用约为1.1亿元,同比增长48.4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64.83%,净利润亏损同比扩大37.24%。


微创机器人研发支出更为巨大,其2021研发费用大约为3.92亿元,净亏损高达5.84亿元,同比亏损扩大179.28%。


随着在研产品的研发活动及临床试验的进展,精锋医疗未来研发开支会持续占经营开支总额较大比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产生经营亏损,而从微创机器人的“前车之鉴”来看,接连的亏损将导致二级市场失去信心。


03赛道全年融资超30亿元


近两年,机器人赛道火热,备受投资人追捧。据“医械数据云”查询显示,2021年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明显加快,投融资数量从2013年的1件上升到全年27件,整个赛道总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


成立以来,精锋医疗备受资本关注,截至目前已获得6轮融资,累计金额近20亿元人民币。其中于2021年11月完成超2亿美元C轮融资,由博裕投资领投,淡马锡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三正健康投资、LYFE Capital(洲嶺资本)、国策投资等老股东追加投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OrbiMed、晨壹投资、大湾区基金、Octagon Capital、Sage Partners、临港蓝湾资本、Mirae Asset (未来资产)等海内外知名投资人跟投。


04入局者众多


资本看好,海内外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也瞄准了这个市场,跨国械企巨头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史赛克早在2018、2019年前后已经纷纷豪砸数十亿美元通过收购方式布局手术机器人市场。


2018年,美敦力以17亿美元收购Mazor Robotics及其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2019年强生子公司Ethicon以34亿美元收购了Auris Health及其获得FDA认证的Monarch手术机器人;同年,西门子医疗以及史赛克就分别以11亿美元以及5亿美元收购手术机器人公司。


在国内也有多个企业布局手术机器人领域,其中已有产品获批的企业有天智航(“天玑”骨科机器人)、微创机器人(图迈腔道手术机器人)、威高机器人(腹腔内窥镜手术设备)、杭州键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ARTHROBOT HIP)、柏惠维康(睿米RM-50神经外科手术机器)、铸正机器人(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设备)、和华瑞博(全膝关节置换的HURWA机器人)。此外华科精准、长木谷、真健康和柳叶刀相关产品也进入创新审批通道。


其中微创机器人、天智航属于第一竞争梯队。天智航专注于骨科领域,其“天玑”骨科机器人已经被上海市、北京市先后列入医保目录。微创机器人于2021年11月港交所上市,产品覆盖5大手术专科(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手术),目前其旗舰产品图迈腔道手术机器人已获批,是国内唯一一个获批上市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但该产品尚未实现大规模销售。


在这一赛道中,入局者有先后,却还未见胜负之分。即便如微创机器人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但其商业化能力仍然有待观察。


在2021年10月完成交叉轮融资后,精锋医疗的投后估值就已突破15亿美元,选择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相信是希望把目光聚焦在更大的全球市场。


前有“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不到两年时间市值从360亿元跌落至62.94亿元。后有微创医疗机器人市值从379亿元下跌至238.69亿元。精锋医疗是否已有准备接受资本市场的考验?


微信图片_20220421100527.png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