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制定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进一步优化业务服务流程,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据共享,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字治理能力。
一是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应用,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医疗急救等7个资源共享中心的信息化功能。
二是便民惠民服务协同应用,包括电子健康卡应用、“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慢病”协同管理、“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约诊疗服务、中医智能辅诊服务、中药智能药学服务、基层缺药登记服务、居民用药监测服务等9项信息化功能。
三是医疗管理服务协同应用,包括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服务、合理用药审核及药事管理协同服务、医保业务协同服务、远程医学教育、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5项信息化功能。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应用,包括慢性病、老年健康、妇幼保健、疫苗接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其他卫生等业务协同服务的7项信息化功能。
五是基层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包括综合决策管理可视化展示和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药品耗材、行政、医共体绩效、医疗废弃物等统一协同管理的8项信息化功能。
值得关注的是,在医疗管理服务协同应用方面,《指引》要求,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建立医保业务协同信息系统,与医保结算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对接省市级检验检查质控中心、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牵头医院要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主动对处方进行分析、千预、点评和监管,有效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实现临床用药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提供前置审方服务,开展处方点评和用药指导,监测处方执行情况和处方流转状态,形成对患者合理用药的事前监控、事中干预、事后分析等。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