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在健康医疗行业的应用正在不断的深化,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以及流通体系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医疗的需求不断提升,这对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用新的手段、新的思维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人民群众的就医理念和就医模式发生改变,促使医院积极的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诊疗模式,更好的服务患者。”
在近日召开的第七届医院评审评价与高质量发展大会,“‘互联网+’赋能精益管理”主题论坛上,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唐凯以主持人的身份抛出了近年来行业热议的话题:“我国数字化医疗正处于什么阶段?信息技术给医疗行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化医院在哪些方面应用了信息技术?解决了哪些难题?”
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天津肿瘤医院等医院相关负责人,围绕上述话题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展示了国内现代医院应用“互联网+”做好精益管理的创新实践和先进经验。
医院是由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机构,需要医生、护士以及后勤、财务等人员的相互配合,这其中面临有很多复杂的诊疗环节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
“一个医院是否高效运营、高效管理,主要取决于工作流程以及沟通过程流畅与否,这其中,数据化及信息化的应用起到关键作用。”
四川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雷瞬东介绍,当前,大多数医院都面临着沟通协作效率低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个医院往往有上百个应用系统,系统集成度低、入口多、操作方式不统一,医护及患者使用体验感较差,要想提高管理效率,必须要做出改变。”
他认为,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医院通过精细化管理要达成以下四个方面的效果:
一是在患者端,通过打造私域“患者池”,把患者沉淀下来,提高患者识别的精准率,提高患者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提高价值转换率。
二是在医生端,提高了患者的管理效率。“医生可以在手机端对既往的患者进行管理,比如,做标签,分层、分类等。医联体机构之间的协同也更加便利了。”
三是在运营管理方面,医院可以根据沉淀下来的患者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医疗质控的监管,对信息进行完善,真正形成有价值的数据,进一步驱动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是开放服务场景,打造产业协同生态,实现产业合作伙伴的共赢。
那“互联网+医疗”在建设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信息化总工程师史亚香以多年的实战经验为依据,给出了答案:“易用、实用、能用这三项原则。”她以该院“互联网+”职工移动门户的建设为例进行了阐述。
该院在2003年开始启动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临床医疗为主线;2013年,信息化系统全面升级,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医嘱为导向开始进行一体化建设;目前,该院正在构建智慧医疗体系,以此促进集成平台、数据中心、科学管理体系、专科信息化、医联体及互联网医院等的建设。
2018年,医院开始以职工为使用主体,设计开发移动门户,主要包含了临床和管理两个方面。“我们要搭建开放式移动医护工作门户,设计的初衷就是四个统一,即入口统一、接口统一、权限统一和界面统一。”
四年多的实践下来,职工移动门户的使用效果良好,助力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并实现了以下八方面的功能:
一是将医院日常管理分解为多项主题;二是以最终用户的视角,进行数据组织展示;三是每个主题均按院级与科室两个层级分配权限;四是每个主题均提供当前实时数据、回溯历史数据、数据对比分析等功能;五是管理者可根据自身兴趣对主题进行订阅、退订;六是管理者可对每个主题的提醒方式进行灵活配置;七是所有患者信息均可链接到移动360视图;八是技术方面的性能优化,保证所有页面流畅性。
“互联网+”在医院精细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值得注意的是,它也能给疾病管理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患者受益。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要求医疗机构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要想做好肿瘤患者的服务,就需要提供包括筛查、诊疗和康复在内,全周期的规范化治疗与体系化服务。
医院打造的“全病程管理体系”就能够起到这种效果,它将医院的服务半径扩散,提供给患者“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可持续的医疗健康服务,让医院实现从“治疗患者”到“管理患者”的服务升级。
从医院角度来说,该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更加方便诊后随访的进行,并能够在患者离院后提供用药、饮食、健康、康复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最终实现患者受益、医院受益和社会受益的三方共赢的局面。
他指出,当前,很多医院的互联网建设还停留在问诊、复诊预约的层面,缺乏对垂直型疾病的全流程管理,没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
“无论是从政策导向,还是群众需求角度来说,公立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都是必经之路,甚至可以说是优先选项。”天津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董恒磊对上述专家的观点表示非常认同。
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我院来说,发展互联网医疗有三个驱动力:一是疫情防控要求筛查关口前移,避免交叉感染;二是肿瘤及慢病等疾病的特点,这类患者复诊率高,要为他们定期复查创造便利条件;三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外地患者到医院看病就医的需求。”
在建设互联网医院方面,医院规划了“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是是开设互联网诊疗,实现院内互联互通;第二阶段是建设互联网医院,实现院际互联互通;第三阶段是实现互联网健康,创新健康服务模式。
董恒磊解释,从医院的发展战略来看,第一阶段是根基,意在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是支撑,意在管理创新;第三阶段则重在内容,意在打造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
2021年6月,该院成为天津市第一家通过医保局“互联网+”医保标准化接口实现在线医保结算的三甲医院。
此外,该院也十分重视医联体的互联网建设,“我们要画好同心圆,扩大朋友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与均衡布局。”
首先,由近及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医疗资源优先惠及城市医联体建设单位,探索实施合理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协作和全国肿瘤专科联盟建设。
其次,由表及里。成员单位之间开展合作秉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合作内容由医疗、科研、预防、人才培养、同质化管理,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