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医院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之间往往相距上百里,甚至上千里,信息化必将是其跨越“鸿沟”的重要”桥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推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经验,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制定了《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力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到“十四五”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区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培育一批品牌优势明显、跨区域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医疗集团,打造一批以高水平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一批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
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联合印发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通过3-5年努力,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区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在患者流出多、优质医疗资源相对比较薄弱的省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在建设数量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坚持“地方政府主建、输出医院主营、依托医院配合”的原则,根据群众重大疾病诊治的实际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具有多个专业类别、有较强综合性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根据2022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和《关于召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第五批)建设方案汇报会的通知》,两个文件的要求,对项目数予以控制,同时控制在1000万人口配置1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超出控制数的省份,国家将按照“提标增量”“从严评审”、“一事一议”原则,筛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2019年确定首批10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以来,此前已有四批共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实施。第五批名单公布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目前已达125家。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往往是以输出医院的优势学科或者病种为依托,因此输出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必然会形成一定的区域信息共享和医疗质量管理,正符合电子病历七级和八级的建设方向,同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信息化建设必然也是需要按照高标准和高要求规划建设。
从电子病历七级细则来看也强调区域信息共享,而且很多共享信息都是作为基本项要求,如:下达医嘱时可查询到病人本机构内的全部医疗记录和外部医疗机构的相关医疗记录;能够浏览医疗机构内外病历记录的内容等。从电子病历八级细则要求中也可以看出,需要借助区域数据为本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决策服务,比如:能够获取区域医疗质量数、质量情况数据,能够将医院的整体质控指标与区域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包括细化到国家质控指标中单病种疾病指标对比、急诊、重症监护科室相关指标的对比等。
因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在信息化规划的时候,可以充分参考电子病历七级和八级的建设内容,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并推动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以及信息共享。
医疗专科联盟是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目的是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横向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突出专科特色。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输出医院一定在某个专业学科或者病种方面有其优势和特色,因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应面向优势学科和病种形成专科联盟,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优势,建设特色专科,发展特色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精细化水平,比如:转诊服务、签约服务、医防融合、培训指导、学术交流、科研协同等,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的半径,利用临床知识图谱、专病大数据和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充分激励对联盟内数字资产的使用,解决了联盟内数据共享、治理等核心问题,服务于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从而提升联盟专科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水平。
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应该说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和输出医院之间最基本的建设内容,通过区域协同平台的建设,为医疗协同服务搭建起桥梁,可以基于5G通信技术为手段,搭建包括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联合门诊以及远程手术和教学、远程查房、医疗预约(检验检查、治疗、手术、床位等)、区域检验检查、报告互认、药品配送等在内的医疗协同服务平台,实现“技术”、“资源”、“管理”的整合,建立新型的协作模式,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实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和输入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作,实现分级诊疗和基于患者流向的业务协同,为居民提供一站式、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区域互联网医院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内患者提供线上健康咨询、线上复诊、慢病处方续方、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医技预约等服务,并为医疗机构间提供分级诊疗技术支撑等服务的平台。
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能够将优质医疗资源进行下沉,使得这些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具体可以打通医院之间的信息孤岛,病历共享、特色专科线上服务、融合入口、统筹号源池和医疗资源等,同时不断深化并拓宽互联网在医、药、险、康方面的联动,创新健康服务生态新应用,构建面向服务、临床、管理等全方位的区域性互联网医院,支撑输出医院将优质的医疗资源流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打造互联、融合、动态、循环、创新的区域性互联网医院平台。
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的学科和专家优势,搭建区域性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基于统一的临床知识库体系,借鉴输出医院专家在优势学科和病种方面的临床知识体系,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的医疗服务行为提供同质化的临床信息辅助支持。
通过建立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医疗服务事件的监测机制,以主动方式提出决策建议,警示性的阻止一些严重后果的发生。建设区域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更优的治疗方案和医疗技术,帮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医生提高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标准。
输出医院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可建立区域专项质控团队,成立质控中心,质控中心由质控委员会、质控办公室和质控小组等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质控工作的实施,构建区域临床药师专家团队、医疗质量控制专家团队、专科和病种专家团队等,实现优质药师和质控专家资源下沉,以电子病历八级评审内容为参考,建设包括区域药事监管、跨院处方点评、跨院区前置审方、手术、病历、检验检查、治疗等质量控制,通过医疗质控区域中心的管理,可以制定科学的医疗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问题。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通过医疗质控区域中心的管理,医疗机构能够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障,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高水平诊疗技术,引领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构建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协同网络;创新中西医协同服务新模式,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造现代化医院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