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

国家卫健委发布会:安徽医学影像云联通2385家医院,芜湖卫健、医保、药监数据共享

发布时间:2025-09-30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健康派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9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芜湖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情况。这是今年该系列发布会的第5场,主要介绍了安徽省深化医改的经验做法。

微信图片_2025-09-29_195018_609.jpg

图源:健康中国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邢程介绍,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安徽省高质量建设运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加快提升肿瘤、心血管、神经、儿童、创伤、消化、精神、中医等专科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十四五”期间获批建设3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遴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00个。在全省16个市网格化布局建设50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2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医院设立会诊转诊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多学科会诊、上下转诊、外请专家会诊服务;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实行集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此外,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59个县(市)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安徽省以“患者视角”多措并举优化服务。

一是优化挂号就诊服务。三级公立医院均对接安徽便民服务平台,提供网站、电话、诊间等多种预约挂号渠道。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围绕肿瘤、心血管、脑血管等疾病建设专病中心,让高水平的专家更高效率服务群众。

二是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构建了覆盖全省的医学影像云,已联通2385家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已经从影像拓展至检验、心电、病理、超声、内镜等5类检查。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影像检查互认项目320项,临床检验互认103项。医生在开具检查时,系统会按照时间、类型等进行比对,如有过往检查结果会自动弹窗提醒,提升服务效率,减轻群众的费用负担。全省64家医院利用互联网提供在线咨询、复诊、预约检查、药品快递等多项服务。还推行了CT、核磁共振、胃镜、肠镜等检查集中预约,提供检查结果线上查询服务,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奔波。

三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严格管理患者病情、病史等信息,在就诊全环节各阶段有效保护患者隐私。优化出院结算流程,三级医院推行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和“床旁结算”,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通医保直接结算服务,让患者少排队、少等待。此外,安徽省省在116个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心药房,并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更好保障患者用药需求。

信息化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安徽省芜湖市委书记 宁波在会上介绍,芜湖市通过强化数据赋能医改、服务群众,推动医疗、医保和医药信息深度联通。

一是搭建平台,推动数据共享。建立了智慧健康服务平台——“芜湖健康大脑”,接入全市近1000家医疗卫生单位,归集350多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卫健、医保、药监等部门的数据。群众可在线查询电子健康档案,包括既往的诊疗记录、检查报告等信息,无需患者携带纸质病历;支撑全市公立医院365项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医生接诊时能快速调阅患者完整健康数据,缩短诊疗流程,让就医更省心高效。

二是规范管理,助力三医协同。依托智慧健康服务平台汇聚“三医”运行数据,提升管理效能。医疗端赋能公立医院监管,运用信息化技术分析公立医院运营情况,一对一指导医院优化管理,同时通过在线病案审查规范诊疗,实现监管关口前移。医保端通过数据共享动态分析基金运行情况,精准调配基金。医药端联动开展药耗集采,保障供应的同时降低成本,加强供应监测避免短缺,实现政策同向发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三是优化服务,确保可感可及。推进医疗服务事项“在线办”,实现电子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电子社保卡等“多码协同”,群众看病就医“一码通行”,使用率超过95%。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信息联动机制,平台自动将信息推送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便家庭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打通医疗与医保系统,推行移动支付,实现收费、医保、商保“一站式”结算。

此外,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 刘连新也介绍了安徽省立医院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的举措,包括通过托管、医联体、对口帮扶、巡诊、“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让资源下沉到市县。其中,刘连新提到,安徽省立医院已经与省内60多家医院的远程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常态化地开展远程会诊、教学、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并开展远程手术指导。近3年累计完成了疑难病例的线上会诊3000多例,远程教学300多场,远程病理诊断500多例,远程影像分析诊断上万例。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基层群众看病。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