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轮起航,全国统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全域上线,全国医保数据展开一场千军万马的试炼。在数据“大一统”时代,众多地下暗河被涌出地面,监管+数字化双浪叠起,医疗系统掀起指数级改革。
“国家队”紧急集合:最后期限到了
从雏形初现到落地生根,全国医保信息平台运行的最后通牒下发。
6月8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河北省医用器械集中采购平台切换迁移至国家医保统一信息平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计划近期将河北省医用器械集中采购平台切换迁移至国家医保统一信息平台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
具体时间安排上,6月30日18时停止原平台交易下单功能,7月31日18时将停止原平台所有功能。
医疗机构需在6月30日之前及时采购所需足量产品;原平台交易下单功能停止后,若新平台暂时出现不能下单交易情况的,医疗机构可先行线下采购,待新平台恢复后补录相关采购信息;请平台用户于7月15日前及时在原平台完成未完采购订单的所有后续操作。
6月30日前在新平台完成用户注册,尽快申领新平台数字证书,避免平台切换后影响业务开展。 7月31日,停用临时登录方式的账号(检验检测试剂企业账号暂时除外)。
换言之,7月31日将是最后期限。8月起,河北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企业将直接通过“国家医保统一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进行交易。
目前,除河北省外,湖北、陕西、贵州等省份也正在先后进行整体迁移。
据人民日报近期报道,历经两年多时间,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 医保信息平台涵盖支付方式、跨省份异地就医、公共服务、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等14个子系统,目前已陆续落地应用,可满足几百个统筹区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司长王文君表示:“ 我们统一了医保领域的通用语言,统一了建设标准,实现了标准全国统一,数据两极汇集,平台分级部署,网络全面覆盖,安全也是可控的。这样一个一盘棋的医保信息平台的格局,彻底结束了过去系统分割、区域封闭、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历史。 ”
旧账新算:大数据的“回头看”
大数据的非同寻常之处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数据的应用。它既能预知未来,又能俯察过去。
健康服务运营管理专家仲崇明对赛柏蓝器械指出,医保信息平台就是大数据,大数据就是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医保信息平台的数据是医保眼皮子底下的真实世界数据,这些数据将作为重要决策参考。
医保大数据正开启一场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的清理行动,一些已经过去的隐秘情况将被数据感知。
业内专家表示,比如医院内部的、手术的问题,放在以前是不太容易被发现的。但现在数据平台统一后,虽然还未能完全透明化,但是通过历史、区域对比是可以看出差异点和特点的,隐藏的问题也就被挖出来了。
可以说,信息平台的统一对于监管来说是一场跨越式升级。
因为数据是可以留存并不断积累的,这也是数信息平台最有效的方法论。对于一些短期内未被发现的问题,以及当时法规的漏洞, 一旦开始“回头看”,这些数据都将是依据。
如此,一场基于数据的调查和行动将在全国统一信息平台的背书下,复制全国。
但监管和处罚从来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医保要走向深层次的治理,只靠单一的惩罚是无法达到的,背后原因和逻辑的系统性疏导才是重点。而这些在大数据运算和检索中会更快得出答案。
区域拉平,泯然众人矣?
真正的进化,是补齐短板。
推动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并不是简单的全国复制,而是一场医保系统的信息革命的开始。
据业内人士反映,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其地方医保信息平台已经在数字化改革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且运行也已较为成熟稳定。 但在智慧化、精细化的程度上,新平台仍待完善。
“拉齐”各地方信息平台的水平,也意味着更改地方医保队伍或原有平台的习惯。
医疗器械市场营销专家章敏对赛柏蓝器械分析,信息化平台并不是简单做个平台,把信息录进来,一刀切就完事了,它牵涉到多方面的博弈。尤其是每个省份的情况不一样,平台建成之后,各个地级市、县级跟新信息系统的对接也需要磨合和适应,包括很多行政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要调整,这些可能要花几年时间去解决。
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数据“大一统”注定会把所有人拉平到同一起跑线。 区域间适度拉平,虽然让原来做得好的统筹区“泯然众人”,但原有的领先者依然能继续提高, 不同的是,其优质的地区运行经验将能同步到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带来全方位的革命和创新。
对于统一平台,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忐忑忌惮。围绕它展开的交锋,似乎也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