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服务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医院之间的上转、下转,实现同级大医院之间的分级诊疗和转诊, 目标是形成一个区域内的个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区级医院、市级医院四级的医疗协作网络,最终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达到医疗资源效率的最大化。该服务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支持基层医院完成预约住院、转院申请操作、支持上级医院完成相关申请受理等功能。系统支持如下基本功能:
转诊定点机构管理:对各类疾病的转诊医疗机构进行管理登记、建立转诊协议;
转诊申请:响应全科诊疗、其它服务组件或系统模块的转诊请求,向定点转诊机构提出转诊申请。具备转诊申请单填写、转诊申请的提交与修改、接诊机构查询、转诊申请的查询等功能;
转诊管理:分为送转管理和接诊管理,支持送转方进行取消送转、打印转诊单、重新转出操作;支持接诊方进行接诊或拒绝接诊操作。具备转诊过程管理、病例资料管理、转诊过程提醒、转诊记录查询等功能;
自动转诊:出院患者信息都可从医院的 HIS系统中自动获取;根据转诊记录信息自动转回原送转机构,或根据患者地址信息转回该患者被管辖的社区医疗机构;
随访功能:包括随访记录和随访计划、随访记录查询和随访提醒等。通过双向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实时知晓所辖地区内的所有出院患者信息,并进行主动随访与院后管理,指导患者用药和康复,引导患者就地复查复诊,控制病情复发。
患者跟踪:平台提供统一接口,接口支持与各种 HIS系统实现完全整合。转出医院医生可以通过智慧卫生健康平台接口,调阅本院转出的患者在他院的就诊信息。
就诊信息回馈:平台提供统一接口,接口支持与各种 HIS系统实现完全整合。转入医院再将转入的患者做完诊疗后,填写相应的回馈信息,通过接口返回至智慧卫生健康平台。
二、远程医疗中心
根据用户需求以及结合国家分级医疗体系要求,拟在市级区域内构建区域医疗调度指挥平台,支持以市级医院为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资源最大化地合理利用,引导患者有序流动,形成井井有条的就医秩序,杜绝医疗资源的浪费。为患者节约就医成本,不花冤枉钱。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技能培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均衡和丰富医疗资源,让患者安心、放心在家门口就可完成治疗。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 ”的分诊医疗体系。
向上支持与省级中心医院开展高端远程业务,如远程会诊、远程教学、 双向转诊、疑难病历多学科联合讨论、远程学术交流、术前指导等远程业务。向下:面向区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疑难病历指导、全科医生培训、远程教育等远程业务。充分利用远程医疗平台,整合多方资源,连接各级医疗机构,创建院与院之间的合作、医护与医护之间的协同、医护与患者之间的互动的联动模式,帮助各级医疗机构创建远程医疗云平台,为县市级医疗机构打造专属的医联体服务模式,发挥区域性的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最大化地发挥专科医生的价值,从而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有序地健康服务。
1、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服务功能包括常规会诊、远程影像会诊、远程心电会诊、远程病理会诊和综合疾病(临床)会诊,支持疑难和罕见病例的专家多方会诊,支持远程门诊实时咨询功能。本项目的远程医疗服务,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除了患者和机构之间的时间、空间的距离。远程医疗系统集成了患者所有健康数据,并在远程医疗参与方之间进行授权访问,医疗专家可以通过医生工作站、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参 与远程医疗,远程医疗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也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2、远程教学服务
搭建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学平台,主要由区域(或医联体)内的高级专家团队为下一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等开展在线医学教学服务,可以跟医学继续教育服务相结合。在线远程教学服务的内容包括:建立典型病例库和教学资料库,开展在线课堂、读片示教、手术示教、 教学查房、学术讨论、在线考试等服务。在线远程教学服务的方式可以是基于互联网的电脑端会议模式和基于移动互联网手机观看模式。
三、影像诊断中心
通过医联体平台,依托市级医院设施设备优势,将影像诊断中心设置在市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智慧卫生健康平台可以共享放射诊断中心的检查结果与图文报告。
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构建在智慧卫生健康平台之上,是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集中建设、集中部署、分县(市、区)使用的模式实现数据的集中和共享。
1、预约检查(基层首诊,中心拍片)
共享检查项目管理:由平台管理系统,统一维护各医疗机构可供其他医疗机构共享的检查项目,定义项目费用、预约时间、注意事项等。
预约检查申请:支持录入、修改、作废跨机构协作的检查申请,支持查阅已开具申请的状态。
检查项目划价:支持对基层申请的预约检查项目进行划价,基层申请 机构可查看总价但不允许查看明细。支持检查机构查看申请单收费状态,确定是否进行检查。
检查报告管理:支持上传预约检查协作项目的检查报告,查看报告状态和报告内容。
检查协作管理:支持统计预约检查协作工作量。
2、远程诊断(基层拍片,中心诊断)
阅片申请:在完成影像摄片后,下级医疗机构后上级医疗机构提交阅片申请。
图像传输:在申请完成后,将下级医疗机构的影像信息上传到上级医疗机构。
报告获取:在上级医疗机构完成检查报告的书写后,下级医疗机构查阅上级医疗机构给出的检查报告。
FTP 管理:对下级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用于存储影像图片的 FTP服务器地址进行配置。
四、区域心电中心
通过与平台的集成,完成心电图检查的申请、登记和预约、排队叫号、心电图采集和存储、利用智能化的模板出具中文检查报告、查询患者心电图数据等工作,实现医院心电图检查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并可以与医 院的其它信息系统(HIS 、电子病历等)作接口,通过心电信息交换与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远程医疗协作。
支持心电图和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的集成和会诊机制。申请会诊端支持从数字心电图机通过前置机采集心电图信息,并进行无损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再现,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心电图数据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打印,支持报告的书写、发布。支持数字心电图支持通过 Internet、GPRS 、电话线等方式传输心电图数据。数字心电图数据可存储为 XML、DICOM 等通用数据格式。支持不同病例及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
检查支持静息心电图检查、运动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动态 血压等不同种类的心电生理检查,检查数据以数字形式、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通过心电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全域共享;
支持中文图文格式报告,报告图形具有 6*2 、12* 1 等格式;报告格式可以用户自定义;对于大于 10s 的心电图检查,可以设定起始打印时间或屏幕浏览内容为打印内容;
会诊医疗通过心电数据分析与诊断工具,对心电图放大、测量、分析, 查看心电轴。分析完成后在线生成心电图报告。数据归档规则可由用户设 定,可按检查类型(静息、Holter、平板) ,检查部门(门诊、急诊、病房、社区)分类管理。
五、区域病理诊断中心
通过建设“ 区域病理诊断中心信息系统 ”,以辖区内三级医院为病理诊断中心端、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病理标本收取、送检、报告端的区域化病理诊断体系,使各基层医院所覆盖的病人可以在就近的基层机构就诊时,即可同样享受到三级医院高质量高水平病理诊断水平。为基层病人提供了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诊断服务,有力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居民就医流程。
基层医院不能进行的病理检查项目通过区域病理系统平台移交至诊断中心,开展更多的病理检查项目;提高基层医院病理检查诊断整体水平; 区域内病理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病理检查,实现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优化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减少市民奔波往返大医院。
六、区域检验中心
区域检验中心是为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统一提供检验管理服务,主要功能有患者档案管理、数据字典管理、检验申请管理、试验、院内感染监测、敏感数据管理和门户网站等。
在全市建立一套具有区域内检验报告共享、结果互认的区域临检系统,可以提升医疗检查检验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对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起到积极作用。
项目建设以市三级综合医院检验科或第三方检验中心为中心,覆盖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的临床检验中心系统和检验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一个面向基层医疗的集中数据管理的检验管理系统,建立起完 善的“基于多网络面向社区的医疗检验服务平台 ”,通过对标本物流、检 验数据采集、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集中规范管理,实现了区域内信息共享 和检验服务协同。检验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于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更好 地为城乡居民服务,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等具有很大作用,符合国家医改方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七、区域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供应中心科提供器械包、一次性耗材。依托于医联体平台,主要实现任务分配、集中消毒、统一配送、事后追溯等功能。
发放管理一般支持两种流程,一种是申请机构申请,然后由消毒供应中心同意发放,发放时,支持部分发放和超额发放。另外一种是消毒供应中心可以直接发放。
可以分配项目到基层医疗机构,支持把当前中心的项目分配到指定/全部服务对象机构,支持把当前项目分配到指定/全部服务对象机构。涉及信息包括:序号、编码、名称、规格、数量、单位、厂家、是否申请项目、是否条码管理、是否需要回收、是否登记使用、是否登记病人、是否启用、操作员、操作时间、操作类别。
八、区域电子病历系统
基层电子病历系统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为医院住院部提供医疗记录依据,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生成的文字、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各种医疗活动的结果记录。
系统对病历数据集进行统一管理,患者信息来源于 HIS系统,包含患者基本信息的采集、存储、质量控制、统计和利用,具有职能模板管 理、结构化病历管理的功能,并与 HIS 系统、LIS 系统、PACS 系统无缝对 接,取代手写病历,方便医生记录就诊患者的住院诊疗记录并进行电子化 管理。深入优化医院内部的工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区域内的电子病历共享,是医院的关键应用。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