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病房+AI”不断深化的当下,床旁不再是单一的信息展示终端,而正在成为连接患者、护士与医院平台的关键交互中枢。
过去,床旁仅用于展示基础信息,如病人姓名、医嘱简览或呼叫按钮。但如今,通过京颐科技推出的“KyeeCare智慧床旁”系统,这一场景已完成从“信息点”到“感知神经元”的升级:
对患者而言:它是一位贴身“健康陪护者”,提供自助服务、健康宣教与治疗配合指导;
对护士而言:它是实时联动的“任务接口”,自动提醒护理任务与预警响应;
对医院而言:它是数据采集与行为触达的“感知终端”,沉淀全流程行为数据。
“一块屏幕”,撬动的是病房里医护患三端效率的系统性提升。
1. 智慧任务协同
自动推送与展示护理任务(如输液更换、体征监测、伤口换药等);
支持患者主动确认、呼叫、反馈,与护士系统同步交互;
与护士移动终端联动,实现任务闭环执行可视化。
2. 自助化医疗服务
住院全流程信息可视(检查/检验结果、药品信息、费用清单等);
一键查询知情同意书、每日医嘱、护理操作记录;
实现自助缴费、预约、满意度评价,提升患者参与感与获得感。
3. 健康宣教与智能引导
根据患者类型、术后路径推送个性化健康宣教;
提供图文+语音+视频多种形式,提升理解度;
联动医生/护士系统,宣教完成情况进入文书自动归档。
4. 全时互动与人文关怀
集成视频播放、音乐、心理辅导、康复课程等模块;
支持家属远程互动与医患沟通(可结合远程探视模块);
实现“人文陪护+服务入口+行为数据采集”三合一。
在KyeeCare系统中,床旁端并非“孤立系统”,而是医院信息系统感知层的重要一环。它所采集的每一份数据,最终都进入“数据闭环”体系,用于:
智能任务优化(如根据患者反馈调整任务时间);
护理资源调度(如根据活跃度判断床区负荷);
风险前置预警(如根据患者满意度/不适报告触发AI预警)。
同时,系统支持与HIS、EMR、AI中台等深度融合,具备以下能力:
数据实时同步、边缘处理;
个性化任务与宣教推送;
可视化运营看板辅助病区管理。
一线应用成效:
患者更安心、护士更轻松
“病人可以主动看医嘱和用药,少了很多重复解释。” —— 护士长
“原本护士要提醒我喝水、翻身,现在床旁会自己弹窗提醒。” —— 患者
“出院前我能看到整个住院费用和护理记录,很有参与感。” —— 患者家属
相关应用医院数据显示:
床旁信息交互平均每日触达患者15次以上;
宣教完成率提高32%,满意度采集率提升54%;
护士因被动问询减少,查房和任务推送效率显著提升。
床旁不仅是“信息入口”,更是未来“智能生态”的感知前哨与交互节点。
京颐科技将在未来持续推动:
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交互(如语音对话+意图识别+护理辅助建议);
床旁行为数据的预测性应用(如情绪识别+风险评分);
医患关系的数字重构(如床旁辅助决策提示、远程二次确认机制)。
一块床旁屏,正在成为未来“智能医院”最贴近人的神经元。
从智能护理到智慧床旁,京颐科技正在构建“感知+协同+闭环”的病房智能体系。
KyeeCare智慧床旁系统不仅提升了医患沟通效率,也正在改变住院体验、优化护理工作、推动医院服务向“人本智能”迈进。
下一代智慧病房,不只是更高效,也将更加温暖、更加智慧。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