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某养老院和社区,一群“机器人护工”悄悄占领这里。
黄奶奶正在体验AI艾灸机器人提供的精准理疗,一大爷正和AI机器人下棋对弈,这些不是科幻场景,而是当下康养机器人带给银发族的真实享老日常。

图源:深圳市养老护理院
随着2024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1亿,失能半失能群体3500万,护理员缺口超550万,“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正在被科技破解,康养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进寻常百姓家,推动养老向享老的质变。
01 康养机器人撑起享老梦
康养机器人能快速崛起,绝非偶然,它踩中了刚需爆发、政策托底、产品硬核的“黄金三角”,成为银发经济中较确定的赛道之一。 “不想麻烦子女送我去康复院,在家能练就好了”,这是多数老人的真实心声,福寿康集团联合高校发布的《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报告》指出,我国大多数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达550万,新增养老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至50%,但居家场景下的康复、出行、监护需求长期被忽视。 这种供需矛盾催生出巨大市场:能照顾老人日常、可居家康复的训练机器人成了老人和子女的刚需品。从宏观角度来看,康养机器人的发展,也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 2025年6月,工信部、民政部联合启动“2025-2027智能养老机器人全国试点”,明确要在千余个家庭和数十家机构跑通场景;更早前的2025年2月,我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正式发布,从产品设计到测试认证,全方位融入中国老人的行为特征。
来源:陕西新闻广播 地方政策也在加码,深圳提出2027年前落地50个十亿级康养机器人应用场景;西安则对家庭购置智慧养老产品按成交价30%补贴,最高达20万元。政策红利下,方正证券预测2030年我国康养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
02 产品矩阵:四大场景覆盖
真正让老人愿意用、离不开的,还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如今的康养机器人已形成“生活护理、康复辅助、情感陪伴、健康监测”四大矩阵,每个品类都有明星产品落地。 养老场景中最耗费人力的,莫过于生活照料,像欧圣电气的“ICARE-BOT”二便护理机器人能1秒感应启动,自动完成污物抽吸、温水清洗、暖风烘干,让失能老人躺着就能保持体面。该产品已中标上海民政1.2亿元订单,交付1000台用于养老院场景。 腾讯研发的“小五机器人”则能替代人工搀扶,完成从辅助老人起身到轮椅的转移、物品搬运等工作,在深圳多家社区养老中心投入使用。
图源:腾讯 傅利叶智能推出的“FourierX”外骨骼机器人则是康复类机器人代表,能通过六维力传感器感知老人发力意图,在华山医院的试点中,一位中风老人经3个月训练,从需两人搀扶到能独立行走200米,康复效率提升50%。 除此,还有不少机器人不仅能主动识别老人情绪,给予他们情绪价值,当老人独处太久、情绪低落时,优必选-AI陪伴机器人优颐然会主动发起对话、播放老人喜欢的戏曲,晨间自动播报天气与新闻,夜晚提醒服药,让老人生活不再孤单。 不少机器人还充当起健康管家角色,艾雨文承的养老机器人大头阿亮,对房间、走廊及卫浴等高跌倒风险区域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可在老人跌倒毫秒级触发预警并可以自动报警至子女手机或服务中心。
(图片截图自大头阿亮官网) 从爬楼到测血压、陪唠家常,陪练下棋,从康复、出行到陪伴,康养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将日益广泛,涵盖了生活护理、康复辅助、情感陪伴和健康检测四大板块,把享老需求全接住,也愈发有望成为银发消费市场支柱力量。
03 实际落地:从千元到百万级
不少人担心科技太复杂,老人不会用;价格太高,家庭买不起,但从实际落地案例看,康养机器人的价格正在快速下探,不同预算都能找到合适产品。 入门级的大约在2000-5000元,适合家庭日常康复、辅助行走。据江南都市报报道,杭州程天科技推出的2500元外骨骼机器人,15秒即售罄。 进阶级的在五六万以内,具备健康监测、用药提醒、紧急呼救功能;更贵一些的能自主导航避障,适合独居老人,摊下来每年成本比护工便宜得多。还有主要用于养老院和康复机构,可提供移位、训练等复杂服务的专业级康养机器人,定价会高一些,从十几万到百万不等。 而且这种享老体验,早已不止停留在宣传中,而是深入到社区日常,普通百姓的寻常里。 在杭州古荡街道的金秋养老家园,14公斤重的机器狗“小西”成了老人们的小跟班,它带着激光雷达能精准避开桌椅、门槛,既能帮行动不便的老人递送水杯、药品,又能陪着散步唠家常,不少老人闲时总爱主动找“小西”聊天,原本怕科技复杂的顾虑,早被这份便捷与温暖打消。
科大讯飞的“智享陪伴机器人”也省心,当老人说“小讯测血压”就自动调血压计,数据同步家属、发给医生,还会察觉情绪变低落时主动关心。南京一位独居糖尿病老人说:“忘吃药有提醒,还能视频问诊,不用跑医院。” 它正好补上社区网格员无法24小时上门的不足,成了老人贴心助手。 杭州“银发西溪 Mall”的适老体验区更贴心:厨房台面可电动升降,适应不同身高;卫浴区的感应扶手人来即亮;卧床老人通过脑机接口,只需意念就能操控机器人递水、开关灯,做到了让科技服务于人。
图源:银发西溪Mall公众号
越来越多接地气的落地案例证明,享老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每个老人都能触达的日常。
结语 老了有科技陪着,真酷!
康养机器人会不会取代子女的陪伴,这是很多家庭的顾虑,但实际情况是,康养机器人从不是替代者,而是帮老人找回自主生活的底气,让子女的关爱更有质量。 在上海某养老院的试点中,康养机器人每天带着老人出门遛弯,以前因为护工不足,很多老人一周难得出几次门,现在机器人能自动导航避障,老人随时能去花园晒太阳。 科技还在悄悄拉近亲情距离,机器人的“生活日报”功能会自动记下老人的饮食、用药、康复情况,每晚同步给子女。孩子们不用再每天打多个电话反复追问,只要看到“今日步行1800步”“按时吃了降压药”的记录,心里就踏实不少。 当然,行业还有进步空间。部分产品应对复杂家庭环境的能力需要加强,高龄老人的数字鸿沟也得靠社区多开展教学来弥合。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机器人能帮老人翻身、陪老人聊天、实时监测健康时,养老就不再是被动等照顾,而是主动享生活。正如如身机器人 CEO 师云雷所说:“我们想替独生子女化解父母养老的焦虑,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再是口号。” 如今,康养机器人正用技术温度,把享老从少数人的体验,变成千万老人的日常。当科技贴着银发族的需求走,养老变享老就不再是未来想象,而是当下机器人陪老人遛弯、唠嗑、做理疗的每个温暖瞬间,让老人们笑着感慨:“老了有科技陪着,真酷!”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