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已经落下帷幕,医疗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从AI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到医院管理的提质增效,再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系列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与民众健康福祉的重大议题被摆上了桌面,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不断飞跃,人工智能(AI)在医疗行业的渗透愈发深入,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令人瞩目。然而,这一进程中所潜藏的问题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两会期间,代表们就AI赋能医疗展开了全面探讨,议题涵盖AI如何精准赋能医疗场景、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那么,目前AI在医疗领域发挥了哪些作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孙剑院长在接受CCTV采访时指出,“在我们南方医院,AI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涵盖了AI质控、AI影像分析、AI病理诊断、AI健康管理、以及AI传染病管理等多个方面。”
医院管理,尤其是绩效考核体系,一直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标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两会期间,医疗领域的讨论总是绕不开这一核心议题,它不仅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蔡威指出应精简协同考核体系,确保考核体系以“患者获益最大化,为医生救治病人带来最大方便”为目标,并建议应对不同类别医院“靶向施策”:
他认为,要善用“非考核”工具推进改革,避免滥用考核机制,如对公立医院合理使用医保集采药、国谈药等药品并提供合理用药服务,从药品“零加成”转为“顺加成”,以提高医院对医改政策的依从性。
病历质量作为医院绩效考核的重点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在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岩提出探索改革传统电子病历结构的建议。
王岩表示,传统电子病历系统缺乏与专科业务深度结合的结构化数据,医院一般缺少临床科研所需的全流程诊疗数据。这些是当前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为此,王岩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以临床科研为牵引,强化信息系统与临床专科业务的结合。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索改革传统电子病历结构。
二是建设更高质量的全流程诊疗数据。在当前互联互通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可满足专科科研创新的连续性全流程诊疗数据闭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数据获取成本。
三是完善法律法规,创造医疗数智技术研发、试验、应用的良好环境。建议在数据管理、隐私安全等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尝试在国家层面建立医疗数据流通机制。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