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智慧医疗网 |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信息化

医共体信息化大变革,这些你一定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5-05-19 来源:健康号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家人们,最近医疗领域又有大动作啦!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文件,它就像是一颗投入医疗体系湖面的巨石,即将激起层层波澜,深刻改变县域医疗的格局。


一直以来,县域医疗存在着资源分散、信息不畅通、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奔波,重复检查、重复开药,既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又影响了就医体验 。而这份《通知》的出台,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给县域医疗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什么要出台这份通知?


在深入了解《通知》的具体内容之前,咱们先来唠唠它出台的原因。当前,我国县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县级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相对薄弱 。很多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导致大医院拥挤不堪,而基层医疗机构却资源闲置。


而且,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互通,患者在一家医院做的检查检验,到了另一家医院可能又要重新做一遍。就像张大爷,因为心脏病在县医院做了一堆检查,后来转院到市里的医院,又被要求重新做同样的检查,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让身体承受了更多的负担 。这背后的根源就在于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医疗服务效率低下。


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钥匙。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减少不必要的奔波和重复检查,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


通知内容大揭秘


(一)主要功能大盘点

这份《通知》的内容干货满满,主要包含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 5 个方面 36 项功能,涉及医疗服务、便民惠民、医疗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基层医疗卫生综合管理等多个领域 。


先来说说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应用,这里面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医疗急救等 7 个资源共享中心的信息化功能 。以后,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拍的片子,通过信息化系统,能快速传到县级医院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由专家进行诊断,实现 “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共享”,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


便民惠民服务协同应用也很贴心,涵盖了电子健康卡应用、“互联网 + 诊疗” 服务、“互联网 + 慢病” 协同管理、“互联网 + 家庭医生签约” 服务、预约诊疗服务、中医智能辅诊服务、中药智能药学服务、基层缺药登记服务、居民用药监测服务等 9 项信息化功能 。就拿 “互联网 + 慢病” 协同管理来说,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能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全流程管理服务,包括筛查建档、健康风险评估、干预指导与转诊、慢病随访等 。患者在家就能通过智能设备上传自己的血压、血糖数据,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方便又高效 。


医疗管理服务协同应用方面,包括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服务、合理用药审核及药事管理协同服务、医保业务协同服务、远程医学教育、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 5 项功能 。以后患者在医共体内不同医疗机构就诊,不用再重复做相同的检查检验,减少了费用支出 。医生在开处方时,系统会自动进行合理用药审核,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应用涉及慢性病、老年健康、妇幼保健、疫苗接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其他卫生等业务协同服务的 7 项功能 。在疫苗接种时,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精准预约、提醒接种,还能实时掌握疫苗库存情况,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快速实现应急处置指挥,调配医疗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


基层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包括综合决策管理可视化展示和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药品耗材、行政、医共体绩效、医疗废弃物等统一协同管理的 8 项功能 。通过这些功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提高了运营效率 。领导可以通过可视化展示,直观地了解医共体的运营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


(二)建设模式解读

《通知》还明确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 4 个方面建设模式,分别是强化省市统筹集成部署、统一信创网络管理要求、优化系统信息协同共享、完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 。


强化省市统筹集成部署,就是要基于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体化推进医共体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业务整体协同服务体系 。这样可以避免各地重复建设,节省资源,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


统一信创网络管理要求,确保硬件设施设备、基础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符合相关标准,合理规划网络资源,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这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优化系统信息协同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医共体内各类信息的高效共享,提升服务效率 。以前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信息不共享,医生无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现在通过优化系统信息协同共享,医生可以在系统中快速获取患者的就诊信息、检查检验结果等,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


完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强化安全技术措施,完善防御体系,确保数据安全 。医疗数据涉及患者的隐私,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保障数据不被泄露和滥用 。


落实措施与挑战应对


通知发布后,各地需要从多个方面抓好落实,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作用 。


在信息系统开发部署上,鼓励地方以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部署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加强全省医共体的服务信息和功能统筹,减少重复开发,防止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如果县域建设多个医共体,要加强业务整体协同联动,以 “主中心 + 分中心” 模式组建信息化系统服务网络 。就像江苏省,通过统一规划和部署,实现了全省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协同性 。


在网络与数据安全方面,要不断强化安全技术措施,完善信息系统防御体系,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等保和密码应用,防范数据集中存储后的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筑牢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 。同时,要落实安全可靠要求,做实应急预案,加强网络安全日常监测和运维管控 。医疗机构会采用加密技术对患者的医疗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 ;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患者的敏感信息 。


当然,在落实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资金不足,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硬件设备购置、软件研发、系统维护等,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资金压力较大 。还有数据共享难,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格式、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共享存在障碍 ;部分医疗机构担心数据共享会泄露患者隐私或影响自身利益,也会对数据共享持谨慎态度 。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在资金方面,可以争取政府财政支持,设立专项建设资金 ;也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对于数据共享问题,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对医疗机构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能够顺利共享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数据共享重要性的认识,消除顾虑 。


未来可期:医共体信息化的美好蓝图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将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医疗画卷 。在不久的将来,县域内的医疗资源将实现真正的共享和协同,患者就医将更加便捷高效 。


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不用再为了看病长途奔波 。通过信息化系统,基层医生可以随时与上级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在家就能进行健康监测,医生通过线上平台就能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负担 。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信息化建设将促进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合理用药审核等功能,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同时,信息化系统还能为医疗机构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医院的运营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福祉 。家人们,让我们一起关注这项政策的实施进展,期待它能为我们带来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如果你对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有什么想法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

特别声明:智慧医疗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智慧医疗网的内容为智慧医疗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医疗网 © 2022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04559号-5